《希斯特斯兄弟》:淘金大浪中的文明之歌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0:40:14人气:0
希斯特斯兄弟

视频希斯特斯兄弟状态:正片年代:2018

主演约翰·C·赖利华金·菲尼克斯杰克·吉伦哈尔里兹·阿迈德更新时间:2023-12-20 19:46:39

艾利(约翰·C·赖利JohnC.Reilly饰)和查理(华金·菲尼克斯JoaquinPhoenix饰)是一对杀手兄弟,某日,他们接到了一项任务,去暗杀一名淘金者。于是,两个男人火速从俄勒冈前往旧金山,一路上,两个人遇到的麻烦可不少,但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将它们一一化解,最终安全的抵达了目的地。 当他们见到了他们的目标时才发现,这个名叫沃姆(里兹·阿迈德RizAhmed饰)的男人是一名化学…

首发于“看电影看到死”公众号《希斯特斯兄弟》是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第一部英语片,在威尼斯电影节第五天开幕获得了广泛好评。Metacritic得分80,Indiewire给出B ,然而在威尼斯场刊上,《希斯特斯兄弟》得分3.89,仅次于《罗马》,意大利观众则打出了4.2的超高分。《希斯特斯兄弟》被评价为一部极为温情的西部片,给了观众十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无怪乎威尼斯首映后媒体席鼓掌喝彩,这是连《罗马》都没有得到的待遇。雅克·欧迪亚一直有着敏锐的社会学洞察眼光,醉心于社会背景下人物命运和性格的描摹,特别是边缘人物。在09年的作品《预言者》中,欧迪亚讲述监狱中的少年的选择和蜕变;12年的《锈与骨》讲的是残疾人和拳击手在爱中的学习和成长;而在15年摘得金棕榈的《流浪的迪潘》中,欧迪亚则又关注了斯里兰卡战争难民的艰难移民之路。很难想象今年的欧迪亚居然把目光转移,拍了一部商业性很强的英语西部片,可以说是转型之举了。《锈与骨》剧照《希斯特斯兄弟》是根据帕特里克·的维特201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是在1851年美国淘金热背景下一对杀人不眨眼的兄弟,授命去截取叫沃姆的化学家的淘金秘方,却被完全带出西部世界的故事。由于故事的走向完全不符合西部片的气质,人物的温情抉择闪耀着人文关怀,凸显出一种反类型片的风格,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反类型尝试了。导演雅克·欧迪亚电影的摄影十分壮丽,欧迪亚甚至用了航拍镜头,将西部的山川海岸拍得迷人至极。而四位男演员的表演都值得称道,尤其是杰昆·菲尼克斯,人物的荒唐和敏感都演得很到位。除了摄影和表演外,由于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原作者也担任该片的编剧,这部电影的剧本特别精彩,可以解读的地方也比较多。简单说来有这么几点:西部情怀的消融《希斯特斯兄弟》不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西部片,虽然电影中不乏枪战戏:开场的一幕枪战戏交代了希斯特斯兄弟的凶残,把人物在西部片中的习惯性暴力特质揭开。而在中段的梅菲尔德酒店的一段,希斯特斯兄弟不仅果决杀光杀手,还处决梅菲尔德以及抢走她的财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还是在讲兄弟俩的心狠手辣。这些枪战戏拍得十分干脆漂亮,有传统西部片的特点,仿佛让人想起《日落黄沙》西部片中的末路枪手。然而即便如此,《希斯特斯兄弟》完全没有科恩兄弟的冷血和黑色,还加入了不少喜剧因素。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弟弟查理不仅常常醉酒,还随时能呕吐,摔下马来,甚至假装哭泣给哥哥做恶作剧,完全是个喜剧角色。而约翰·C·赖利饰演的哥哥伊莱不仅喝着奇怪的东欧汤品,还在梅菲尔德酒店玩角色扮演,荒诞却逗人。而电影结尾对尸体多打一拳只是为了“确认下”更是引得全场爆笑。《希斯特斯兄弟》不仅在形式上不是传统的西部片,在内容上,也与西部片的精髓背道而驰。电影不仅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早早放下,还让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莫瑞斯第一次选择就转入温情,从而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了故事走向,最终男人间的情谊不再是枪来枪往,而是变成了分工协作,惺惺相惜。男人们不再一言不合就拔枪决斗,而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用沟通化解矛盾。在时代背景下,人的意识逐渐被新鲜事物影响,逐渐走出野蛮和杀戮,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这正是《希斯特斯兄弟》想要回顾的时代,那个西部世界逐渐没落,新的文明逐渐取而代之的时代。城市与社会制度的更新南北战争后,美国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奴隶制度这个“赘瘤”,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飞跃期”,而导致这飞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西进运动。特别是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以及随之而兴起的1849年的“淘金狂热”,成千上万移民涌向西部,促使经济活动迅速向西部扩展。正是在此过程中出现远西部即太平洋沿岸地区城市化的第一个高潮,兴起一批矿业城镇。《希斯特斯兄弟》的年份1851年正是淘金最热时期,大量美国本地人和外籍移民,其中包括大量华人涌入西部。片中扮演沃姆的演员里兹·阿迈德肤色偏黑,有巴基斯坦血统;而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莫瑞斯,说着一口奇怪的英音,应该也是欧洲国家过来的移民。移民涌入西部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瓦解,这也是美国西进运动中必然的新旧更迭。从奴隶制到新兴资本主义的跨越,势必由一批有先进思想的人引领。电影中的沃姆首先对莫瑞斯提出“公司”的概念,又引入股权,且在希斯特斯兄弟加入后讨论分成问题。他希望在德克斯萨的达拉斯创立的“理想国”并非纸上谈兵,凭借着他的淘金秘方,或许文明真的能够在他的引领下建立,希斯特斯兄弟的归顺就是最好的佐证。人的改变如果《希斯特斯兄弟》只是讲美国新老社会的更迭,那么它只完成了纪录片应该做的事,电影最高妙的地方,还在于将主人公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将个人随着时代的变化浑然天成地展现出来。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希斯特斯兄弟从不断向西,走出了西部腹地,戈壁走到海岸。途中不仅遇到了商店,学习了刷牙,还一步步走出荒蛮,走向文明。当希斯特斯兄弟终于来到圣弗朗西斯科,在酒店里大打出手之后,伊莱不仅知道被人在公众场合打脸是“羞辱”,甚至希望摈弃自己的老本行,去另谋一份“妥当”的职业。正如化学家沃姆所说,“人,都是会变的,只是快慢而已。”电影中哥哥伊莱的角色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在于他和莫瑞斯早起之后,一起刷牙的桥段。这个桥段不仅点明了伊莱希望文明为人处事,也为他厌倦野蛮生活、选择解甲归田的选择做了铺垫。而弟弟查理的变化就更加明显了,从一个毫无责任感,凶暴任性的杀父之人,到最后加入淘金分工合作队伍;从夜里假装哭仅为了恶作剧,到失手杀人之后真正地彻夜抽泣,查理的性格在这淘金路上实现了逆转。可以说,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真正立起来了,饱满而令人信服。诟病一部电影十分容易,就像不喜欢《希斯特斯兄弟》的人可以简单地说自己想要看真正的西部片,要看真正的牛仔,这种反类型片毫无意义,就这么几句话就可以否定电影。然而《希斯特斯兄弟》显然不是拍给这些伪·西部片迷/真·脑残看的,别忘了导演是法国人,他要拍的是西部情怀的消逝,是牛仔的退隐,是时代的变迁。想从这样的电影里去找英雄与夕阳,这就好比要在《悲惨世界》里找笑点一样,找的方向都错了。欧迪亚胆敢把镜头对准时代变迁下牛仔的存亡,让淘金大浪对他们无情冲刷,或许讲的并没有许多,只有简简单单的道理:最终我们都敌不过时代,敌不过未来,盘算许久的复仇或许会被意想不到的葬礼彻底打乱,而文明进程的车轮一定会撵过落后与荒蛮。所以当牛仔厌倦了无休无止的枪战,最终向往的仍旧是家的温暖。本文版权归作者LORENZO洛伦佐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