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陶傑的幾個分身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2:37:40人气:0
爱寻迷

视频爱寻迷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14

主演关楚耀罗霖盛朗熙徐天佑更新时间:2022-09-28 16:49:20

贤、乐(徐天佑 饰)、星(关楚耀 饰)自小学时已是莫逆之交,但因贤少时移民外地,三人已多年未曾重聚。二十年后,三位小学好友 在Facebook找到对方后重聚。见面后发现性格各异的三人经歷亦各异。李国贤為金融界才俊,不能自制地爱上寂寞之政界候选人之妻。阿乐是一个穷讲师,自出生未曾见过自己之亲父,常年酗酒之病母过世,始积极追寻父亲下落,其间与一大陆女留学生爱上,女生替他找寻父…

陶傑是我愛香港的原因之一,也是我特別著迷的一個人,差不多有十年時間,我看遍他寫的所有書,聽了他十年的廣播節目,看過他的畫。有一年還跑去書展和他合影--對我而言,這絕對是小概率事件。今年他導演的電影《愛尋迷》上映了。這部電影由陶傑編劇導演,是以他在《爽報》上寫的一系列黃色短篇小說為藍本(《爽報》已停刊),改編而成的。是部典型的文人電影。得到一眾朋友的襄助,最主要得到金主投資,首肯,陶傑終於可以過一把導演的癮。他如願以償的拍了部三級片,像他熱愛的李翰祥一樣,在片場親身示範床戲。本片也許在技術和專業上尚欠火候,但初執導筒,已經算是交了張不錯的答卷,陶傑聲言純粹玩票,當導演很累,不會再拍。從龍套和劇組成員名單,可以看到陶傑的人緣:黎小田,儲簡寧(MichaelCHugani),黃永,還有時常在《光明頂》開腔的前特首曾蔭權的大廚于燕平。陶傑就是這種左右通吃的人,說的好聽點兒是上善若水,無孔不入。但在香港有人也會說他圓滑,『抽水』專家,文妓--我以前寫過幾篇文章講這些,作為一個民間陶傑研究專家,我覺得陶傑並不是文妓,回頭看看,他沒有在任何事件上前後矛盾,立場飄忽。不會因為任何文章,被人抓住話柄,文人如此,你只能說高明。另一面,陶傑是非常懂得賺錢的。地鐵站有他大幅廣告,既有補品燕窩,也有留學諮詢。尤其是留學諮詢,他既為英國文化協會做廣告,也為留學中介機構代言,真可謂甲方乙方通吃。他甚至還做過一種預防男人前列腺疾病藥物的廣告。陶傑的書在各大書店都被擺在流行讀物櫃位,他毫不介意封面設計誇張、搞笑甚至低俗。陶傑曾經說過,我最討厭文人風骨,你今天拍我膊頭(肩膀)說,你是知識分子,大才子,給我們學校演講就不要收錢了吧。Ok,我不收錢,我坐飛機時,可不可以拍著空姐肩膀說,我是知識分子,大才子,唔該可不可以給我升頭等艙?就是這種坦蕩、精明、沒有文人包袱,讓普通虛偽的文化人,知識分子覺得陶傑無風骨。說了這麼多,和電影有關嗎?有!陶傑一直強調,真正的藝術家作家,必須懂得精神分裂,不能只會做自己,不能只有一套原則,而他自己津津樂道的,身體力行的,正是如此。如果看得懂,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出陶傑的幾個分身。甚至影片一開始的大龍套儲簡寧,就是陶傑的分身之一--一個熱愛並強烈擁護捍衛新聞柿油的老牌新聞人。後來,這個角色面對一個驚天大新聞時的反應,亦是陶傑的內心戲:既想爆出這個大新聞,一舉揚名立萬,又擔心會惹禍,我還要在這裡混下去啊。(權衡之後,還是爆了)貫穿全片的三個男主角,分別是陶傑另外三個分身:一個滿嘴跑英文性格直率一心想Changetheworld的金融才俊,一個眷戀古典文化,沉浸文化凋零中,苦苦追尋自己身世(我覺得此處的父親,應當是暗喻文化上的父親多過血統),思想略微迂腐的中文系教授,一個轉錢大過天,發財無原則的典型醒目香港仔。從結局來看,前面兩個分身,在香港死掉了,死於陰謀,死於自己的精神掙扎。唯有賺錢第一的分身活下來,並預示了此後更好的生活。陶傑如此安排,並非完全無心。陶傑把平時的積累(真實和意淫),盡情傾注在這三個分身上:金融才俊完美的flirting,成功泡到人妻鬼妹,中文教授雖迂腐卻有清純女學生的仰慕與愛(這個純粹是意淫)。賺錢大過天的醒目仔懂得欣賞莫扎特,懂得寂寞女人心。這些都是平時陶傑在節目裡,在文章中不斷重複的概念和故事。甚至那些不經意的細節鏡頭,例如,港孩罵菲傭,內地遊客不排隊搶的士,小學生偷看女老師出浴,也是陶傑平時寫過許多次,說過許多次的觀察所得。但這種『私貨』夾帶的太多,多少有點令整部電影主次不分,算是小小的瑕疵。這也是文人忽然寫小說,文人忽然導電影的普遍問題。如果諸位有心去看看李敖寫的小說,會被小說中比情節更多的長篇大論嚇死。與之相比,陶傑已經盡量收斂了很多。想像這部電影製作過程,陶傑作為一個『青頭仔』導演,肯定有許多不明白,不專業之處,但從電影效果看得出,陶傑又是多麼的會用人,虛心聽取專業人士意見--如果不是如此,電影不會這麼好看。尤其是片中那段V園豬光會實景,樓上春光,一對兒偷情男女跳探戈,樓下燭光,幾十萬人悲情悼柳絲。那段曲目,出自黎小田--陶傑多年的老友,亦是電影配樂專家。陶傑幾次忍不住在《光明頂》自誇這段鏡頭和配樂,的確是全片最華彩最經典的鏡頭。樓上調情的人,維圓靜坐的人,都是陶傑的分身,人為何不能在柳絲這天和人妻偷食,但內心卻仍在悼念死難者?同樣,他安排片中陳家樂自盡也大有深意,他對社會的淪落有切膚之痛,卻又無從表達,他的死像喬峰,是不能直面自己的歷史和父輩的歷史,也像陳寅恪,為整個中國文化殉道。半唐蕃金融才俊的死則暗示著直率天真(甚至有點幼稚)充滿正義感的那套西方價值觀在中國這個醬缸裡,是無法生存的,會死的突然,戛然而止。唯有賺錢大過天的醒目香港仔,才能放下一切包袱(他對兩個兒時好友死去沒有絲毫的悲傷,大喇喇端了他們的酒杯)擁抱美好生活。另外,陶傑經常說,他從小喜歡看電影,初中時就已經懵懵懂懂看了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並建立了品味,同時又對李翰祥導演的風月電影讚賞有加(兄弟也全套看齊,確實是好東西)。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陶傑是深明好的三級片之道的,全片不少床戲,但絕無露點(兩點都不露)。一切都欲言又止,做足了前戲,卻不給看實戰。是高明三級電影的精髓。陶傑想用這部文藝小品,提升港片的品味,這部電影令我想起他執筆編劇的一集《獅子山下》(以中學生課堂學《紅樓夢》為背景的故事,悼念中國文化凋零,批判溫格),本片其實是這部《獅子山下》的一個延伸,和專業電影導演比,有不足之處,但仍是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