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案亲历者的一些回忆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8 18:42:53人气:1
恐袭波士顿[英语版]

视频恐袭波士顿[英语版]状态:超清年代:2016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凯文·贝肯约翰·古德曼米歇尔·莫纳汉更新时间:2022-09-28 19:53:59

影片聚焦于2013年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是继《伦敦陷落》《深海浩劫》之后,又一高口碑灾难巨制,该片真实还原了在波士顿恐袭发生后,FBI、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缉捕真凶,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击行动的英勇事迹。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过去5年半了,发生的时候,即将初为人母的我怀着9个月的身孕,现在老三都要一岁了。爆炸案发生时,我在终点线不远处的公园野餐;mit校警被枪杀不久前,我从koch楼前(老公的实验楼)路过,所以我说自己是亲历者;但和那些真正被恐怖份子深深伤害的人们和家庭来说,我们其他的波士顿人是多么幸运呐。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几次落泪,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但很多小细节却仍非常清晰,我打算把这些细节记录在这里,以防以后老了记不得了。其实爆炸案发生后,我情绪激动立刻写了文章记录下来,很快被当时的网站推到首页,但可能是为了宣传,那个网站对我的文章标题进行了修改,变成了我不喜欢的角度,我删掉了文章。事件热度过去后,我又重新贴了出来。在这里,我就简单讲一下。那天,天气特别特别的好,从我家到马拉松终点线的线路特别特别美,所以即使快生了,我还是和老公去看马拉松了。其实我真的很想去终点站附近看看,但人太多了,我们决定大肚婆不要跟着乱,改道去边上的公园吃我自己包的寿司。吃着吃着,彭的一声,又彭的一声,我以为是摩托车的声音(有时候摩托车会发出很响的爆声),我老公很警觉,我还笑他,逗他是朝鲜打过来了。直到我们发现人群大批离开现场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知道后,老公领着我坐在河边,我们不敢过查尔斯河回家,怕二次爆炸。事后回想起来,我当时没有寒怕,只是真的非常尿急,除了这个再没有其他情绪了。再后来,mit校警被杀的那天,我和我老公都因为有事没有去实验楼,回家看电视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好了,说是要简单说,又啰哩啰嗦说了一堆。现在要记录细节了,其他的事情,电影都描述的很好了。按照时间顺序来。1、爆炸现场一定是很混乱,但周围的区域实际上很平静,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和我们一样一头雾水,即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严重程度。我其实还想迎上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后来,我现在还深深地记得她的表情。一个应该是刚刚冲完线的亚裔跑步者,披着银色的保暖布,一边哭一边挣扎着往河边跑(不是因为受伤而挣扎,应该是太累了),她从我们身边路过,我看着她的脸,哭泣着扭曲着,我心想,她为什么要哭,太累了吗?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次一看到马拉松爆炸案相关,我就会想起这张哭泣的脸,和挣扎着跑远的身影。2、当年,作为穷学生,手机没有流量,没办法上网查。给同城的表弟挂电话,让他搜索一下。他挂了电话没多久又打了回来,告诉我出事了,快点离开,离开的越远越好。我让他不要告诉家人,省得大家担心,表弟说:“姐呀,这个事情挺大的,我估计是瞒不住的。”后来,我和我老公给自己的手机开了流量3、爆炸案当晚,追踪了好几个留学生论坛之类的网站。有些寻找某些留学生的信息,我记得就有寻找受害人之一吕令子的信息,是她的室友,发现她去看马拉松却一直没回家。我隐约记得(准确性已经不可考了),一个贴子说,和吕令子一起去的朋友被在一个医院找到了,伤重,但情况稳定,她不能说话,但是有在纸上写着:(大意)吕令子应该是不行了。唉,真的是太令人心碎了。我还记得,最初,吕令子的家人不愿意透露她的姓名,之前寻人的贴子里,大家呼吁不要再提吕令子的名字,因为这样违背她家人的意愿,后来是波士顿大学进行了劝说,三位受害人的名单才正式公布出来。对了,电影里提到了,三位中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去看他妈妈跑马拉松,人生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了,这个小男孩有个妹妹,在爆炸案中失去了一条腿。恐怖份子真的是太可恶了,为什么连无辜的孩子都不放过?!4、时间快进到恐怖份子枪杀mit校警的那天,对了,因为我老公是mit的博士生,我家就住在mit附近。我回到家,发现一个朋友来做客了,这个朋友家离我家其实挺近的,走路20分钟的样子。做客的时候,社交网站上就出现了枪杀校警、抢车的消息,家里还可以听到警车在附近呼啸而过的声音。我这个朋友,是个大男生,我们都寒怕得不敢让他回家了,他就在我家客厅凑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知道战场转移到Watertown他才离开。案件结束后,通过新闻我们知道了恐怖份子的住处,就在不是很远的地方(centralsquare附近)。5、事件结束后,走在mit的校园里,大家都会主动跟每一位校警表达感谢。可惜,SeanCollier再也听不到这些感谢和赞扬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的一位朋友需要住处,我的另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说,他的朋友急需一位室友,想让我帮忙联系。我问及需要室友的原因,我的要好朋友顿了一下,说因为原来的室友,在波士顿爆炸案中去世了。我才恍然大悟SeanCollier其实是我好朋友的朋友,我很可能在他们的聚会上见过他。大家都只知道他是一位英勇牺牲的校警,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起他也只是一位大男孩呢。我想象着他的室友,他的朋友,回到家,东西都在,却看不到sean的身影,到了月底,室友一个人要付双份的房租,命运真是愿意捉弄人。6、枪杀校警的第二天,波士顿大封城。真的是谁都不出门,街上静悄悄的。我原本需要在家赶文章,但那个时候谁还有心思写文章。我记得我当时想,去他的分数,不管了!我要亲自听听恐怖份子落网。(没多久教授发邮件,说因为这次大搜捕,文章不用交了)所以那一整天,我和我老公都在刷社交媒体,看电视,后来我们发现了更好的方法。7、这个方法就是听警方频道,最快得到消息。下载手机app就可以听了,当时我就挺着肚子坐在椅子上守着电话听着警方广播频道。直到晚上,终于听到了恐怖份子被抓获。广播里各种级别的警察用雀跃的口吻互相庆祝鼓励。我忘了具体的内容,就是一句话,每个人都重复。究竟是goodjob,还是congratulations呢,我是真的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8、我要提一个让我有一点点惭愧的细节。在fbi公布嫌疑犯照片时,Reddit展开了热烈讨论。我的一个Facebook好友转发了他们的一个热门观点,白帽子的嫌犯(那个弟弟)是失踪了的一位年轻男士某某某。在马拉松前几天(还是几个礼拜?)就在马拉松路线上的街边公园里,树上、长凳上,贴了好多寻人启示,某某某失踪了还是离家出走了,他的家人在寻找他。巧合的是,某某某特别像白帽子的恐怖份子,再加上寻人启事贴在离爆炸案不远的地方,我记得我有给我朋友留言对这个推论表示震撼。当然时候证明是乌龙一场,还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二次伤害,唉。9、大封城的那天,很巧,有个认识的阿姨从费城途径波士顿去纽约,她给我带了我妈妈要给我的东西,本来说好了她去纽约再邮寄给我,不知道为什么,她非要在波士顿当面给。还要求我老公在封城的情况下去机场找她。我当时就很生气,这位阿姨是在搞笑吗?!当然我们没有去,命更重要。这个阿姨,以后再没有太多的联系。10、我老公当时的导师,工作非常非常的忙。但爆炸案发生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放下了手头所有工作,每天在医院里进行了大量的截肢手术。这些医护人员也是英雄!11、发生爆炸的接到boylstonstreet和隔壁街道newburrystreet是波士顿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大部分很上档次的旅馆都开在这里。爆炸发生后,警方封锁了这些街区,很多外地赶来参赛运动员没办法回到自己的旅馆了。当时好多当地居民自发组织起来,邀请这些运动员来自己家居住避难。要不是因为我真的快生了,我们也很想参与,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12、最后的最后,自从爆炸案后,我再也没去看过波士顿马拉松,一到人多的地方我就有点害怕,赶紧找好撤退路线。有了孩子以后,就更怕这种事情。每次看到新闻里报导恐怖袭击,我就不敢想象现场那些可怜的孩子和他们无助的家长。所以每次去人多的地方,我和我老公都会提前指定好逃跑路线,我们说好了,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人抱一个孩子就跑,我跟我老公说:你抱着一个跑得远远的,千万别回头等我,相信我,跑不动我就藏好,我会保护好其他孩子的。就这些吧,希望恐怖份子赶紧消停,不要再为了自己无聊的想法而毁掉那么多人的生命和爱!本文版权归作者驴耳朵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