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十字路口的德国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24 20:16:07人气:0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视频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状态:更新至8集已完结年代:2017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彼得·库尔特马蒂亚斯·勃兰特更新时间:2022-09-28 18:31:29

Charlotte进入了警队,协助Rath继续追宗苏联死尸案件。警队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但是因为外交原因受到了阻扰。而Rath和犹太裔长官Benda组队继续追踪案。。。似乎Rath卷入了警队内部的权力斗争。

巴比伦,一个在圣经中被诅咒的城市,人类妄图造出通天的巴别塔而被上帝忌讳,而人们沉溺于酒色,醉生梦死的浮华生活也招致惩罚,最终人类被分裂成不同语言的群体,彼此之间不再有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猜疑、误解,从而导致战祸横生,流离失所。片名预示着1929年的柏林也是这样一个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角逐的城市,最终历史的走向导致德国一步步抛弃了脆弱的民主制(魏玛共和国),走向了极权和专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波云诡谲的历史背景《巴比伦柏林》剧中的时间起点始于1929年。1929年,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它不仅仅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开始,也一战后国家实力的重新划分。1929年的德国,正处在混乱与妥协的边缘,处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整个20年代,一战后的德国都是列强中最弱也是麻烦最多的国家。1918年10月,在德国军队还控制着欧洲从比利时到乌克兰的大片地区的情况下,竟突然崩溃于一朝。这对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右翼势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屈辱,他们把这丢人的投降归罪于“内部的叛徒”。而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更多的屈辱时,众多的德国人都痛斥这一“奴隶条约”和那些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派政客。经济方面: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造成了1923年过度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带来的大规模的失业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得德国人的不满达到了极点。当时的通货膨胀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人们一拿到工资就迫不急待的换成食物,不然就会马上贬值。一个面包最严重时需要2000亿马克,每个德国人口袋中都会装着几十亿马克。孩子们用纸币来糊风筝,在街头用一捆一捆的纸币来当积木搭城堡玩。很多商店不再接收纸币,纷纷贴出“出售商品及维修服务以交换食物”的告示。到了1929年,虽然汇率稳定,但德国的经济仍然没有恢复,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方面:经过四年的战争之后,整个欧洲有800万人死于战争,700万人永久残废,1500万人不同程度的受伤。这些人的大多数是在生殖力最高的年龄。冰冷的数字后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和失去至亲的痛苦。这场人类浩劫中个人所受的痛苦和心理创伤根本无法计算。对于在前线打过仗的军人来说,战场上的冲突虽然残酷,但其尚武价值,战友情谊,暴力剌激和有所作为都是值得肯定的。战争结束后,他们面对的却是政府大规模裁员,他们失业,又遇到通货膨胀,无力养活家人,生活毫无尊严,他们对于军队中那种秩序感、荣誉感的怀念,使得他们对于战后由资产阶级所主导的秩序感到软弱、无力和失望。社会情绪上,德国的巨额战争赔款,波兰走廊、被严格限制军事力量,将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分割出去,这一切都让德国民众难以忍受。种种不安、失望、痛苦、愤怒的情绪都在各阶层中涌动。国际政治方面:德国被卡得死死的,显然和法国脱不了干系。法国一直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不惜一方面压制德国,一方面为自己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因为在法国看来,战后的德国虽然很弱,但是自然人口仍然比法国要多,而且德国的国内通讯网并没有遭到破坏,化工厂、电力厂、甚至大学和技术学院也都完整的被保存了下来。法国非常清楚,只要有几年“太平”的日子,眼下看上去很弱的德国,就又会变成那个很强的德国。而苏联虽然在许多方面被孤立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之外,却吸引了一些西方的崇拜者。柏林街头,既活跃着共产主义者,也有着想要复僻的俄国沙皇拥护者。经济不稳定,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各阶层的矛盾,腐败的政府,党派多变而混杂所造成的不安,这一切正是1929年的德国。《巴比伦柏林》中有三条主线:第一条:官二代格里安警官在父亲的安排下由科隆来到柏林警察局,名义上是进入风纪检查组工作,其实主要是来调查一起色情胶片失窃案,因为该色情胶片中的男主角是后来的联邦德国总理、时任科隆市长康拉德,如果这卷胶片被竟争对手获得,仅嫖妓丑闻这一项就足以断送其政治生命。当时的德国政坛还有两方势力: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国防军,为防止胶片落入政敌之手,被媒体泄露,康拉德所属的社会民主党高层要求格里安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要将胶卷追回来。格里安曾经参加过一战的最后一场战役,虽然没有受过伤,但却有着严重的战后应激障碍。他曾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的亲兄弟,但却和自己的嫂嫂有着长达十年的情人关系。矛盾又纠结。第二条线:逃亡在柏林的俄国贵族为了反对斯大林的暴政,从苏联内陆一个秘密地点运来整整一车厢黄金,准备送给斯大林的死对头---流亡在土耳其的托洛茨基,成立第四国际,准备推翻斯大林的统治。而在柏林,苏俄的间谍也是无孔不入。剧中有一位美貌的多重身份的苏联女间谍,那是相当的厉害。第一重身份她是柏林一家酒吧乐队的指挥,第二重身份则是化身艺术家,是一家画廊的老板。第三重身份是女扮男装,成为一家夜总会的男歌手,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唱着“尘归尘,土归土,浮生若梦,徒手随风”令所有人狂乱迷醉,好一幅乱世浮华、纸醉金迷的末世图景。这位苏联女间谍将柏林第四国际的负责人迷得团团转,将她带到了秘密据点,很快这个据点的所有人都惨遭杀害。而柏林警察是怎么说的:这些俄国人,不是今天这群人杀了那群人,就是那群人杀了这群人。第三条线:一个平民女孩夏洛特,家里有一大票人需要她养活,母亲在屠宰厂带病工作,嫂子刚刚生下婴儿,嗷嗷待哺,精神萎靡不振的废柴哥哥死活不愿意找工作,嫂嫂怎么说:“即使他是个废物,我也只有他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即使在战后十余年,依然无法消散。夏洛特白天去政府和一大群和她一样受过良好教育年轻女孩等待工作,每天政府的工作岗位是有额度的,只有少数的几个幸运儿能被挑选上,所以工作是需要抢的。夏洛特一家即使已经住在了贫民窟,可依然付不起房租,为了养家,她白天和一群人抢文书工作,夜晚去夜总会陪唱歌,陪跳舞,并且向有钱的顾客提供受虐性质的性服务。这才能勉强养活一家人,如此艰难,夏洛特仍然坚持让最小的妹妹去上学,接受教育。即使只有一套勉强能穿出去的衣服,也要细心熨烫,保证体面。此时穷人,能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就是最大的道德。还好,机灵的夏洛特得到了一份警局整理命案材料的文书工作,和男主格里安有了交集,并且在偶然得知了格里安的秘密之后,为了能有一张干净的背景,为有朝一日可以正式进入警局工作,不用再去烟花之地,接受了格里安上司的条件,来监视格里安。导演和编剧非常巧妙的通过夏洛特这一平民女孩的角色,使观众跟随着夏洛特穿过贫民窟,路过广场上熟练乞讨缠着人不放的儿童,街头的工人运动,各怀心事的警察,堕落迷乱的色情场所,无孔不入的黑帮,生动写实的重现了20世纪的德国街头。第一季着重于人物的刻画,第二季则重在历史事件的重现。在追剧的同时,观众不禁会跟着剧情而沉思:为何一向严谨、理性、善于反思的德国人会放弃民主而选择了代表着极权的希特勒?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如果历史重来一次,德国人民是否会有不同的选择?真相是,如果历史再来一次,德国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即使没有希特勒,也会出现其他的极权者。因为德国被压制和束缚得太久,国际上不自由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使得仇恨情绪和民族主义在国内逐渐的抬头和高涨。《凡尔塞条约》中限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空军和坦克是根本不允许拥有。但作为工业体系完整的德国又怎能咽下这口气,在第二季中,国防军的军官开始秘密建立“黑色国防军”,仅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就超过了30万人,并且开始秘密训练德国空军力量。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上中下各个阶层对于犹太人的敌视几乎是随处可见。这并不是希特勒上台以后才有的,而是一直都有。所以,走向极权之后对于犹太人的屠杀和清洗几乎已经成为定局。在乱世的经济危机中,当拥有了财富的族群,又没有掌握相应的军事力量,无异于在闹市中捧着黄金的孩童。第二季中的本达议员,他睿智又清醒,他既是代表着民主的资产阶级,也是富裕的犹太商人。他清醒的看到了德国的共产党人、国防军、以及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各自盘算和弊端,他是当时少有的清醒之人,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三方所不容。因为他反对暴力革命,所以被德国共产党不容。而国防军方面始终对犹太人心存不满,认为德国革命是犹太人的阴谋。而他对国防军计划的知悉又被大资产阶级所忌惮和忌恨。在乱世,理性而清醒之人往往活得格外痛苦,悲剧是他们注定的命运。《巴比伦柏林》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年代剧,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之下,国家命运的走向,大国的兴衰,个人和家族的命运,既华丽又沉重,既有大人物悲剧的宿命,又有小人物坚韧的对抗。巴比伦古城如烟消散,而1929年之后的德国也迎来了一段至暗时刻。个人五星推荐。本文版权归作者射手座恶魔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