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豆瓣最受欢迎的两个影评充分说明了如今豆瓣的人员构成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0:01:33人气:0
分别为自以为毒舌真性情其实也只是为了图个消遣的绿茶与自以为博览群片挥斥方遒不过写出一大篇辞藻堆砌实则肤浅空洞的所谓影评老手。当然,别人想要满足自己的各种虚荣,我无从指责。而我所想做的,只是在一个离导演十分遥远的地方,写一点他大概一辈子也不会看到,自以为能相对理解他用心的文字第一次看DavidAyer的片子是警戒结束,是一部让我看完感叹许久的电影。感叹的是难得有如此让人感觉真实而真诚的电影,再现了那些普通警察中的英雄。没有假正经,没有假神勇,絮叨而温情的事无巨细把一部电影生生的拍成了纪录片,甚至连结局都戛然而止的那样真实残酷。他对警员生活的点滴,包括枪战场面的动作,摄影设计,都无处不体现着他的考察用心。一部让人感动而叹息的电影,让我记着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这一次的Sabotage,坦白说最初看预告也是一样觉得毫不起眼,平淡无奇,因为他的画面总是真实的近乎乏味,故事设定也跳不开警匪那些冲突。可因为看到了他的名字,即便是满眼的中评,甚至连字幕翻译也无人问津,我也还是执着的想要一观究竟从开头开始,我便看到与多数人口中相违的内容,队员的个性个个鲜明,一帮高矮不一五大三粗的肌肉流氓,甚至连喊个战术用语的嗓音都个个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还有一个十足亮眼的evilbitch,这样的特种匪帮由一个老迈却绝对足以服众的阿诺领衔,实在是再印象深刻不过。而剧情的关子也一开始就卖了不少,上来就是家人被挟持的视频,放完了直接就按下不表跳到数月后,而这群看上去就坏坏的缉毒警又一上来就明目张胆的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接着又惨遭设计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故事的起始已然足够让人心生好奇。(还没看且不想被剧透的人跳过下一段就好)一开始,导演的引导是,大家(包括观众)都认为,追杀队员的是外人,是仇家,对手的战斗力无论是从言语描述还是从实战体现都叫人深感压力。缉毒小队举步维艰,树敌无数却只能背水一战。这其间队友之间的情谊,对老大的信任,凝聚力如何荒废又如何恢复,都十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就在大家士气十足一致对外的一场突袭战之后,扑空的结果却又一次让怀疑死灰复燃,大家都怀疑有内鬼,却又谁都不像有嫌疑。信任与生命的威胁下,整个小队彻底分崩离析,而就在谁都猜不出下一步怎么走的时候,真相来的有些突然而令人失望,原来看起来最不靠谱最像坏人的evilbitch还就真是个bitch,睡了另一个队员还把包括老公在内的手足全部赶尽杀绝。看到这里,虽然我和誓要血债血偿的阿诺一样带着失望,但心里总还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果不其然,在一番激烈追车枪战后,在山穷水尽的evilbitch面前,阿诺吐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你为什么要杀他们?”“因为他们偷了我的钱,他们都该死,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偷的,干脆就都杀了算了”“不,钱是我偷的”原来阿诺才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但,又好像不是,因为虽然他一枪崩了evilbitch,但并不是出于灭口,而是因为她还想反抗。而且看女警不断质问的时候一直担心他会不会转头就是一枪,但最后也没有对她下毒手。最后的最后,转眼消失在现场而出现在遥远异乡的阿诺,才终于揭晓了他私吞这笔赃款的目的。此时才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口口声声教别人放下的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要报当初惨遭毒贩杀害的妻儿的仇。他是一个破坏者,彻头彻尾的破坏者,所以他没法保护别人,无论是家人,还是队友。他最后的归属,只能是杀戮,他把私吞的赃款摆满了警署的整个桌子,这堆用他所有部下性命换来的钱,终于换到了他想要的凶手情报。小酒馆的最后一战,充斥着无尽的悲凉。刚看完我还在想,他完全可以用无声的方式干掉那个杀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去。但后来我想明白了,他是个破坏者,毁掉了最后的目标后,他的人生必然无处可走。倒不如就把命留在这里,痛快的杀一把。从悬疑的角度来说,整个局的设计是绝对合格的,对真相的抽丝剥茧,人物关系之间的推拉,每个人的形象都在故事的推进与细节中逐渐丰满。环太平洋里那个老爹,随便动手打人,老大不小还住在房车,晚上起来撒个尿都懒得直接尿在洗手池,这些充分渲染了他的邋遢与散漫,也直接造就了他的悲剧。而evilbitch的癫狂与不受控制,则体现在她随时发作的毒瘾和性欲,缉毒部队里的瘾君子,在老公眼皮底下依旧无休止的发骚,最后她的作为虽然让人略有失望,倒也合情合理。而她的老公在雄性魅力十足的造型和外号下,藏着的却是个懦弱的心。所以人在哪里过分张扬,哪里恰恰就是他的痛处。他跟另外一个猛男一样,都是最先因为怕死而去找女警坦白求助的人。而她老婆的放肆,也跟他的这份懦弱脱不开干系。都当场抓到她带着套套出门了,竟然还没种制止,结局也只能是有因有果。女警是一个来自局外的引线人,但同样,自以为是的性格让她只能被一再利用。而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整个电影名字的来由,阿诺,尽管演技依旧捉急,还是用迟暮而笨重的身影,完成了这个传奇人物唏嘘归属的最后一笔整个电影的节奏和摄影,都是一如既往的恰到好处。但凡是看过警戒结束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电影不可能有好莱坞一贯的火爆,枪战从来不是重点,但战术动作的精准还原,与各种刁钻的监控记录式拍摄角度,又绝对不会让每一场枪战乏善可陈。推进剧情的除了故事,还有每个人物口中那些特别生活化的台词,有时是不着调的脏话连篇,有时是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真实与真诚,这都是从警戒结束中继承下来的。但当然,不足也确实明显。要我说整个电影最失败的地方,恰恰在于他个人风格的左右为难。从立意上就可以看出,这回他想做一部,有别于警戒结束,更偏向电影的电影。但当一贯纪实的风格,遭遇那些明显好莱坞电影式的情节,不上不下的杂糅就让整体的观感十分尴尬。尤其在最后一场,即便相比其他的电影的同类桥段已然有所克制,但那股个人英雄主义的劲还是浓烈到不行。还不如像当初警戒结束那样“烂尾”,或者哪怕拍到阿诺准备下手就停,留一点余味而不是继续消费他最后那点情怀。如果能把这个尾也收好,整个片子的素质,就绝对上去好几个档次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依旧真诚而实在。就像阿诺的上一部背水一战,就算题材过时,没能投其所好,本身的素质也依旧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花这么长时间写了这么多许久未能倾泻的感想,就是想说,每一个人用心付出的作品,一定都希望被别人用心欣赏。也许不是大多数,但就于我而言,能有人看完我的东西也能留下这么些发自内心的感想,我一定会觉得很值得。别拼了,阿诺,差不多就歇了吧。再加油,davidayer,希望有天我能在这里买票看你的大作。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