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瓦尼之岛:此方与彼方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2 22:12:48人气:0
如果放下意识形态和历史态度的话,《乔瓦尼之岛》是一部尚属中肯的战后反思动画电影。虽然不可能达到《萤火虫之墓》的高度,但在选材和设计上仍有亮点。可惜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乔瓦尼之岛》是日本音乐事业者协会创立50周年的纪念作品。为什么一个音乐人协会的纪念作品要选择北方四岛来做话题,在这个时间点上,不能不认为是有些暧昧的。本片的故事是很常见的以小见大:战败后俄国进驻北方四岛之一的色丹岛,地方住民和外国士兵及家属之间的冲突与异见在前半部分占据了主要的成分。后半部分是流离失所 便当大派送,到兄弟生死离别为结。尾声则是老年的主人公在夫人的陪伴下回到岛上,寻找遗失的记忆。可以说,全片的戏剧结构相当简单,也尽量避免了过于制作者主观性的表达,聚焦于具体事例,而不是概括性的总结。角色设计鲜明突出,同时和时代背景的契合度相当之高。但作为二战的发起者和战败者,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仅仅停留在一个战后受害者的角度去进行反思,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片中的女性们为了避免被俄兵强暴而将脸抹黑;有觉悟的男性们为了帮助士兵和居民渡过难关,而在严密的监视下暗度陈仓,最后落入了改造营;甚至主人公还做起了帮忙通讯的小英雄……等等,不觉得这很眼熟吗?再加个地道的话,不就是二战,尤其是侵华战争中,更典型的抗日,啊不,抗俄小故事嘛。当年的侵略方,如今成了被侵略方。攻守转换之后,却仍然仅仅聚焦于单方面对己方苦难的哭诉,显得格外讽刺。无因的果,对于这个民族来说,似乎是一件会发生,却不能理解的事情。虽然是反思战争,却有意无意地模糊战争背景和侵占的起因,甫一开篇便已经定下了不甘的弱者的基调,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凸显人性的坚强和生命的可贵。但遗憾的是,这还远远不够。不得不承认的是,顶尖的日本动漫人们的思想之深刻,是世界为之瞩目的。不仅仅是体现在各类题材和主题的把握上,也体现在作者本人思考的深度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动漫界的诸多作品,正是当今世界影坛一众经典作品的丰富沃土。其在产量和质量上的惊人高度,的确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惟独有二战史,这个跨不过去雷区。而近年来称得上完满的作品,除了宫崎骏的“收山”之作《起风了》,几乎无人敢认第二。既畏惧国内固守势力,又缺乏建立在一定认识高度上,对作品思想表达方向的把控力。所以本片的平庸,便像是对自身历史的讽刺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贯穿始终的《银河铁道之夜》。《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国民作家宫泽贤治的代表作品。宫泽先生英年早逝,于世间仅仅活了37个年头,不为人所承认,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食粮。先生的人生简直是最典型的平凡传奇,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始终坚定地实践着他的信念:“世界がぜんたい幸福にならないうちは个人の幸福はありえない”(没有全人类的幸福,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拥有这种胸怀的伟大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是超越国别的精神和理想。而《乔瓦尼之岛》中对《银河铁道之夜》的仰望,也甚至已经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仅以银河铁道的出现为例。原作中的银河铁道,是通往天国的列车,在绚丽和忧伤之中体味人生,是一种对人生观高度概括的具象化表现。而本片中,起到了寄托小主人公精神世界的作用,在其成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反映着现实的况味。可也是为什么我对《乔瓦尼之岛》失望的原因。起点是如此的高,表现却并没有超脱出民族主义的情绪。战争的荒谬性是有了,可故事却变得狭隘起来。的确,片中有日本小孩和苏联小孩从斗歌到一起唱红蜻蜓和喀秋莎,有红军劳改营士兵救日本人。在力图表现对和平追求的同时,却无法摆脱这个故事本身是一个由侵略引燃的历史现实。而监督和制作者们对这一主旨上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和煽情过度,在关键段落显得俗套和生硬,从而使得作品本身呈现出一种奇怪且拧巴的错乱感。往糟里说,就像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又犯了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乔瓦尼之岛》还算是一部有一定抱负的动画作品。而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想成为自己成为不了的那种伟大作品。愿和平永驻。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827371/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