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人类历史上一场血腥大屠杀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UPA阴影下的沃伦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0:15:00人气:0
  故事开始于1939年在东欧Volhynia地区某村子里举行的一场欢快的婚礼。一户波兰家庭的大女儿嫁给了乌克兰人。小女儿Zosia也有了自己的乌克兰心上人,可父亲为了钱和土地,把小女儿嫁给了富裕的波兰老鳏夫。混乱时代,风水轮流转,苏联红军要把波兰人统统押送流放,乌克兰男孩赶来骗军官说有上等伏特加做贿赂救下Zosia,过后被盗酒的军官来到乌克兰男孩家把他一枪爆头。接下来换了德军占领Volhynia,富人被放了回来,这次要消灭的是犹太人。犹太人东躲西藏,难逃厄运。再接下来臭名昭著的乌克兰起义军(UPA)成立,乌克兰民族主义抬头。于是,曾经的民族融合地区由于战争、政治、民族主义宣传搞起了针对另一民族的无差别大屠杀。  想象一下,昨天还跟你一起在田地里劳作收割嬉戏玩耍聊天谈心的邻居们突然集合起来听政治宣传,下一刻就提着同样的农具来杀光你全家。  这是波兰2016年电影《沃伦》中的情节。这不是一部恐怖片,但是比任何恐怖片都恐怖。  讽刺性的对比贯穿全篇:  姐姐的幸福起源于门廊,也惨烈地止于门廊。在娘家的门廊人们斩断她的辫子,表明她从少女成为妇人。而在乌克兰丈夫家的门廊,前来报复的波兰人疯狂地砍下了她的头。砍辫子砍头  电影开始的婚礼上,所有民族都不分彼此欢快地跳着舞,人们玩了一种围着圆圈接力扔燃烧的木桩的传统游戏,而大屠杀到来后,还是同一个游戏,只是木桩换成了被裹上干草点燃的波兰小男孩。玩火把烧小男孩  第一次女主角Zosia在门框后露出半张脸时,看到自己被父亲许配给了鳏夫,第二次,同样的镜头视角,她看到波兰人被乌克兰人砍死在室内。  故事中有三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是好伙伴,一个乌克兰孩子,一个波兰孩子,一个犹太孩子。他们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只是在成年人的影响下,乌克兰小孩与波兰小孩偶尔会欺负犹太小孩。犹太小孩被德军射杀了。再后来突然有一天过去的好伙伴说:你是波兰人我不跟你玩了。孩子脑海中有了民族主义的概念,即使他甚至未必懂什么是民族。纳粹来之前乌克兰和波兰小孩去犹太人家找他们的犹太小伙伴  红军来时村民们“团结在斯大林以及工农苏维埃的红旗下”,扔掉了乌克兰旗帜。德军来了乌克兰人民族意识大觉醒要建立乌克兰人的独立国家,打出横幅славабандеров(按国内类似口号的翻译就是赞颂伟大领袖班德拉),竖起了红黑色的UPA旗帜。红军扔掉了乌克兰旗乌克兰人自己重新打出了UPA旗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UPA把前来和平谈判的波兰军官二马分尸本该代表平和与信仰的教堂成了狂热民族分子集会地大家纷纷抄起农具准备去杀人乌克兰人砸死手无寸铁的波兰小女孩波兰村民在夜幕下四处逃窜乌克兰人抓住波兰小男孩,准备把他烧死。(这个孩子演员表演得十分生动,他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但是流露出极度惊恐的神情)乌克兰人抓住波兰人剥皮狂欢乌克兰人狂喜地挖出波兰人的眼球(注意每一个群众演员的表情都很生动)我看到的,是人性最大的恶,被民族主义所鼓舞,爆发出的恶的狂欢。  这夜色与火光下的狂欢是不是很像某幅世界名画?NightontheEveofIvanKupala  NightontheEveofIvanKupala, 画中描绘了库拉拉日前夜。Иван-Купала是许多斯拉夫民族共同的民间节日,纪念施洗者圣约翰,在这个节日的前夜大家会围着火把搞恶作剧。然而,电影中人们(波兰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都是斯拉夫人)是举着火把去无差别虐杀狂欢。这也是摄影中隐含着的更深一层讽刺。  狂欢过后,尸横遍野。躲过一劫的女主站在被毁的家园被挖眼睛的奄奄一息的被剁了腿的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曾数次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波兰人),不过片子在国内是冷门片中的冷门,豆瓣甚至没有显示评分。  大导演残酷再现出的镜头只还原了历史的十分之一。  然而,受害方的控诉是没多大意义的,就像我们拍一百部《南京大屠杀》都没有用。为什么我认为《地雷区》是好电影?因为那才是施暴方的反思。  想看懂这片子,除了撸一遍二战时间线以外还得了解点乌克兰那些糟心事。  维基百科对于发生在加利西亚地区的无差别大屠杀描述如下:  瓦莱尼亚与东加利西亚波兰人大屠杀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革命派)的军事组织——乌克兰起义军在纳粹占领下的瓦莱尼亚发动的种族清洗行动,始于一九四三年三月并于一九四四年末结束。该组织试图在苏德战争的乱局中,用暴力手段让乌克兰得到独立地位。大屠杀在一九四三年七月至八月,也就是乌克兰起义军指挥官迪米特罗·克里亚赫基辅斯基命令将所有十六岁至六十岁的波兰男性人口杀戮后达到巅峰。尽管命令杀害的是壮年波兰男子,但是主要的受害者为波兰族妇孺。大屠杀导致瓦莱尼亚四至六万波兰人死亡,而在东加利西亚这个数字大约是两万五千至四万。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革命派)在一九四三年三月举行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会议确定了目标为从未来的乌克兰国的领土中清洗所有的非乌克兰裔居民。实际上,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激进派)的活动并没有限制在清洗波兰族平民的范围之内,他们还希望清除所有在该地区的所有持久性的波兰居民曾经存在的痕迹。一九四四年一份乌克兰起义军的命令宣称:“要清除所有与波兰人有关的痕迹。毁坏所有天主教堂和其他波兰礼拜堂的墙壁。摧毁果园和庭院里面的树从而使当地没有任何人生活的迹象。……要注意一点事实,当这片土地上有任何与波兰有关的东西存在,波兰人就有借口重新占有这片土地。  影片名为“沃伦”,沃伦(Volhynia)地区位于当时的加西利亚省,现在的乌克兰西北部。地图中黄色部分。Volhynia  影片中出现的黑红旗帜是乌克兰起义军(UPA)军旗。UPA成立伊始是反纳粹、反苏联、反对一切压迫乌克兰人民自由的,然而可笑的是,这个UPA很快就沦为纳粹的帮凶。二战期间UPA积极协助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煽动乌克兰民族情绪屠杀波兰人。UPA  斯捷潘·班德拉(Степа́нАндре́евичБанде́ра,1909-1959),二战期间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领袖,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代言人。为了反苏而积极配合纳粹,最后被苏联监禁并处决(一说暗杀)。斯捷潘·班德拉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UPA与班德拉都被认为纳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西方政客的嘴脸,当班德拉被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重新树立为“国家英雄”时,俄罗斯强烈愤慨,然而西方政客、主流媒体一致默许,西方阵营里只有被屠杀过6万同胞的波兰在抗议(然而俄罗斯和波兰的关系也是很差的)。2014年俄乌冲突,俄罗斯重夺克里米亚,乌克兰陷入内战,UPA以及乌克兰狂热民族主义重新抬头。2015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更是爆发了纪念班德拉诞辰106周年的大游行,有些人穿着二战时期的军装,而另一些人则裹着红色和黑色的民族主义旗帜,高呼“乌克兰属于乌克兰人”以及“班德拉将归来重建秩序”。乌克兰以及西方政客认为“克里姆林宫害怕班德拉,因为他象征着完全独立的乌克兰。”这确实引起了俄罗斯方面更大愤怒。西方政客愉快地看到了自己所希望看到的东欧动乱使俄罗斯陷入困境。  然而,西方正在养虎为患。  他们喜滋滋地为制裁俄罗斯而培育着UPA极右组织,好像已经忘记了ISIS的前车之鉴。------补充:这个冷门片子不知为何突然有了很多观众,有人在公众号问我结局是怎么回事?女主死了,还是去了安全区,为什么过了德军关卡?在这里也回答一下有同样疑问的观众:是这样的,波兰文化很多地方跟中国有点相似。开头伴娘拦门是一处(中国大部分地区也这样),结尾女主躺在车上被拉过河也是一处(中国人的版本是要从奈何桥过那忘忧河)。可能中国观众容易脸盲没认出来赶车的人,但是那个人其实是Zosia的被苏联人枪毙了的乌克兰初恋男友哦。所以其实结尾表示的是女主已经死了,他来接她了,趟过了那条生死之界的河。女主过关卡是弥留之际她自己的想象。(当然有人认为女主没有死,这是个很好的愿望...女主在森林过夜的时候给了一头狼镜头,之后换到早上就是这个混乱的过桥了,其实女主和宝宝被狼咬死了.大家当然希望她还活着...)所以,如图,这“一家三口”都死了。导演也巧妙地表明了,那个孩子其实不是波兰丈夫的,而是乌克兰情人的。其一在被UPA盘问的时候,小孩是用乌克兰语说的妈妈我饿了才使二人逃过一劫,其二就是这个结局处三个人在一起了。通常影评回复得过来一定回复,但是这篇在写出来的那刻起决定不参与回复。一是电影太悲惨不想多讨论了,二是略涉及政治类话题。感谢评论区纠错开枪杀乌克兰人的人,自诩为看头骨就能看出种族以及从不脸盲的我居然犯低级错误...然而如上所述电影太悲惨我不想验证了。UPA新纳粹游行旧闻http://edu.ifeng.com/a/20141016/40838234_0.shtml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游行纪念反苏起义者班德拉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107/620502.shtml又发掘了一部优美的冷门片叫做《阿里与尼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62922/------如果对东欧或者波兰旅行生活有兴趣的欢迎去翻翻我的日志。各种冷门电影、历史、民俗欢迎关注公众号——穆尔登格感谢有慧眼的网友最近指出这篇文章被各种网站和公众号抄袭或者洗稿。多谢大家提醒。本文版权归作者完颜穆尔登格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