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瑙和弗拉哈迪的海岛《禁忌》画卷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8:00:14人气:1
禁忌

视频禁忌状态:BD年代:2014

主演MatahiAnneChevalier比尔·班布里奇Hitu更新时间:2018-11-10 21:17:18

作为纪录电影大师弗拉哈迪的“毛利族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此前两部为《摩阿拿》和《南海白影》),影片讴歌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毛利人反对迷信和等级制度的斗争,有着鲜明的记录化风格,受到热烈欢迎。弗拉哈迪原著的本意是要拍一部表现毛利人社会生活的记录片,而茂瑙的不断修改则为其注入了更多的情节因素,招致弗拉哈迪的反对。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弗拉哈迪离开了摄制组…

(原刊于公众号:21世纪赛车手。本文在原刊文基础上略有修改)第一届好莱坞颁奖典礼于1929年2月18日于美国好莱坞举行。旅美德国导演F.W.茂瑙为福克斯公司执导的电影《日出》因其中美轮美奂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当年的“杰出艺术作品”奖(UniqueandArtisticPicture)。这届奥斯卡也是奥斯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有两座“最佳影片”级别奖项,另一座“杰出制作”奖由威廉·A·韦尔曼(WilliamA.Wellman)执导和艳星克拉拉·鲍出演的《翼》所获得。如今第90届奥斯卡颁奖电影已过去两月有余,包括《翼》,许多在这九十多年中获奖的电影早已失去了当年热议的语境,也敌不过岁月的遗忘。反观《日出》却时看时新。可是茂瑙似乎并未计划在这之后延续《日出》的模式,随即他的地位一落千丈。《日出》之后,茂瑙为福克斯继续执导了两部电影——《四恶魔》(4Devils,1928;影片已遗失)和《都市女郎》(CityGirl,1930),都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公司老板威廉·福克斯渐渐对这位“德国天才”失去耐心。威廉·福克斯(左)与茂瑙(NewYorkPost)在谈论《禁忌》(Tabu,1930)之前,有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他是“纪录片之父”、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J.Flaherty)。他的纪录片(那时或仍未有“纪录片”这一说法)《北方的纳努克》(1922)记录了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影片因为记录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影坛轰动,但同时也掀起了有关“记录”与“摆拍”的理论争议。随后派拉蒙签下弗拉哈迪,资助他前往太平洋上的海岛——萨摩亚(Samoa)——拍摄《摩拉湾》(Moana,1926)。这部电影被英国纪录片学派人物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第一次使用“纪录片”(Documentary)来评论,也是这个概念的第一次出现。北方的纳努克(1922)8.51922/美国法国/纪录片/罗伯特·弗拉哈迪/Nanook(Allakariallak)Nyla弗拉哈迪的弟弟大卫刚好认识大名鼎鼎的德国导演茂瑙。当时弗拉哈迪负责的一个关于“美国土著人”的纪录片项目被搁浅,而败走福克斯的茂瑙刚好也对太平洋群岛风情产生浓厚兴趣。1930年,两人经撮合后一齐写下剧本,随后一齐前往波利尼西亚群岛地区、也是弗拉哈迪十分熟悉的Bora-Bora海岛。罗伯特·弗拉哈迪(IMDB)《禁忌》作为电影整体是淳朴而有力量的,几个关于“禁忌”的具象化和几个人物之间纠葛的关系勾勒出一幅十分古典式的海岛爱情画卷。影片在爱情悲剧的主线之外辐射出许多当地社会状况——海岛部落制度的风俗传统、白人统治底下的权衡调停、当地华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尔虞我诈。电影中的华人元素(电影截图)《禁忌》也分明是两个人的作品。一部分是弗拉哈迪对记录波利尼西亚群岛上毛利人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图景的热忱,另一部分是茂瑙对男女爱情自由、对抗文化禁忌的戏剧渴望。影片中有长时间的对小岛风貌与毛利人“仪式”的展示。茂瑙好像并不排斥这些当地风貌的展示,并将这些融合在自己的叙事和画面里。在影片开头,山与水浑然一体的Bora-Bora小岛,一对互相爱慕的男女深情拥抱在一起打情骂俏。互相打闹的动作和在岩石上上蹿下跳的姿态折射出无限趣味的小岛风情,还有毫无假饰的自然与淳朴。紧接着电影花费了极大的篇幅描绘了女主角Reri“当选圣女”的仪式,在这之中穿插着她的爱人男主角Matahi因不忍Reri的离开在一侧失落无助的神态,使得这一场仪式不光是社会风俗展示,更多加了一层多愁善感的色彩。《禁忌》中男主角Matahi(由本人饰演)和女主角Reri(AnneChevalier饰演)(电影截图)一边是“纪录片之父”,另一边是“德国天才导演”,正如许多其他大师之间的合作,这中间的意见注定是极难统一的。一开始电影就因为制作资金一直迟迟不到位,几经催促无果后茂瑙决定自掏腰包投资影片的拍摄。茂瑙炒掉了几乎所有远道而去的好莱坞拍摄团队,只留下包括弗拉哈迪和茂瑙在内的三名核心工作人员,并征用当地海岛居民,现教现用地参与到影片的制作过程。影片刚开始由弗拉哈迪拍摄,比如影片中开场的水中嬉戏则是由弗拉哈迪执导。可摄影机随后开始出现故障,于是茂瑙夺过导鞭,一意孤行地将弗拉哈迪安置在冲洗照片的职位上,剧本也被茂瑙私自修改了大半。弗拉哈迪非常不喜欢修改后的版本,认为故事过分“西方化”。影片快要结束之时,弗拉哈迪一个星期的工资只有40美金。影片拍摄结束后,弗拉哈迪已经一穷二白,而且还发现茂瑙并没有将自己注名为“联合导演”,怒火累积起来,一气之下将自己在影片的份额全权卖给茂瑙。二人于是不欢而散。弗拉哈迪(左?)与茂瑙在《禁忌》片场(Pinterest)1930年冬天茂瑙独自将影片剪辑完成。1931年3月18日,《禁忌》在纽约首映,但茂瑙却在一周之前因车祸去世,无法参与影片的首映。后来只有11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包括瑞典著名女星葛丽泰·嘉宝(GretaGarbo)。当年的茂瑙只有42岁,他的早逝也注定为此片多笼罩了一层传奇色彩。回顾茂瑙以前的作品,《禁忌》既没有他在德国时期的复杂阴郁,也不见他在美国时《日出》般喷薄的电影艺术造诣与极端的分裂。《禁忌》难得的简单质朴却力量饱满,不禁让人遐想,假如茂瑙能再多活几年,好莱坞的风貌会不会有所不同。(部分史实资料参考自“奥斯卡”官方网站,维基百科,IMDB,Ecume所写的《“毛利族三部曲”随想》豆瓣影评和DavidThomson所著TheBigScreen)最后想再分享一篇十分出色的翻译整理本文版权归作者三十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