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意识里的因果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4:08:20人气:0
饲养乌鸦

视频饲养乌鸦状态年代:1976

主演杰拉丁·卓别林莫妮卡·兰达利弗洛琳达·奇科安娜·托伦特更新时间:2022-09-28 16:41:04

弗朗哥统治时期的西班牙马德里,女童安娜(AnaTorrent饰)与两个姐妹在军官父亲安赛莫死后被过继给姨妈抚养,安塞莫在世时风流成性,母亲玛莉亚(GeraldineChaplin饰)为他放弃事业最后落得在寂寞压抑的生活中痛苦不堪,早早去世。关于母亲的记忆不时浮现在安娜脑海,这些记忆混同她对死亡的臆想慢慢影响了现实生活。姐妹三人在姨妈的看顾下并不安分,姨妈正陷入一场同安赛莫已婚战友的恋…

■往事从小我就是个爱想事情的人,可以说脑子总是转个不停。这原本不是什么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接触的小说、电视和电影数量的增多,对自己的脑子是不是正常,不由得开始担心起来,毕竟在小说和戏剧当中,每当人物开始精神失常时,自言自语和胡思乱想总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我虽然没有傻到把脑子里想的东西说出来,但思绪本身的对话形式和发散程度,与影视节目上所谓的“疯子”似乎挺接近的。当这份担忧开始冒出头时,我正在就读高中,为了确认自己是否正常,我主动接近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位同学,这位同学所有的心思都在学习上,思想简单、个性也开朗,总而言之,当时我觉得她在各方面都足以成为“正常”的典范。于是我鼓起勇气,私下地问她是否曾经在脑子里自言自语过?她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非常认真的说有过一次。之后她巨细靡遗地描绘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当然,我只是强作镇定状,但其实一句话都没听进去,毕竟我可能真的是神经病啊!!后来很久我都没有再问过别人同样的问题,毕竟我虽然可能是个神经病,但终究不是个傻子,不至于到处宣言自己脑筋有问题。一直到后来谈恋爱时,我才又问起了类似的问题。我第一个恋爱的对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经常半响都不吭气。好几次我问他刚才在想什么时,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没想什么。有一次我甚至为此发起脾气,说你不吭气的时候,脑子难道一片空白?而他竟然对天发誓,真的是一片空白……当时,我心里的震惊,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原来正常情况下,脑筋就该是一片空白,而我的脑子竟然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看来我不仅病了,还病得蛮重的。再次鼓起勇气问别人同样的问题,是谈第二次恋爱的时候。有一次对方在发呆,我赶紧问他刚刚在想什么,起先他也是说没想什么,但是看到我露出严肃且即将暴怒的神情时,他终于招认了,他说他当时正看着衣柜的门扉,于是先是想到这个门扉真丑,继而联想到这是一个便宜的衣柜,然后想到以后要换一个好一点的衣柜,然后就开始思寻要买什么样的衣柜比较好。说完这些后,他有些腼腆地说,想的事情很无聊吧。我听了赶紧问,那你会“脑筋一片空白”吗?他说不至于吧,一般就是看到什么就顺着胡乱想什么,虽然都是些无聊的念头,还不至于一片空白。呼~我真是高兴极了,原来别人的脑子也会不停地转,之所以说没想什么,只是不好意思让人家知道自己在想无聊的事情罢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有点担心了,这在脑中的想法,正常来说,形式上应该是以“我”的身份对别人说话呢?还是有个“别人”在对我说话?还是既没有说话的人、也没有听话的人,而只有一段段类似文章一样的独立文本?我的情况是第一种,有没有可能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才是正常的呢?于是我乘着一次机会,委婉地问一个很好的朋友说:我“偶尔”会在脑子里出现“对话”,你会不会也“偶尔”这样呢?那这个对话当中你是说话的人,还是别人是说话的人?这个朋友非常干脆的说:会啊,通常这个内容都是我在训底下的人,尤其是销售主管某某某,我会指着这个某某某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怎么说这么多次你还听不懂呢?你是白痴吗……激动啊,我不仅正常,还是非常的正常。■意识流周末时看了部电影,西班牙导演卡洛斯-邵拉的《饲养乌鸦》,这电影是部采用意识流手法拍摄的作品,因此引我想起那些可笑的往事,但这就是我对“意识流”概念的形成过程。在二十世纪初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士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而不是片段的衔接,因此称之为“意识流”。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连续波动当中”,主张应该跟着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人物。自此,不仅“意识流”的名称被确立,也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写作技巧。所谓的意识流小说,是指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框架,让故事跟随小说人物的意识自行开展。在传统小说当中,即使是以第一人称、顺时序方式来开展的故事,都是经过作者理性思考后,以逻辑加以编辑整理才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读者看到的是由“重要片段”衔接而成的故事,是经过筛选和加工后的情感和思绪,而不是对人物行动、思绪与情感的真实完整记录。意识流小说主张“作者应该退出小说”,让人物直接表达他的思想和意识。因此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顺序不再是按照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的顺序进行铺陈,也不是按照原因和结果这种方式来衔接,而是模仿人们真实的意识运作形式。人们在现实行动时,意识中不时会出现对过往的回忆、对未来的幻想、对自我的反思、以及突如其来的情感波动,因此乍看之下,意识流小说给人凌乱、晦涩难懂的感觉,然而这却是人们在真实世界中,行动与意识交织下的真实反应与感受,是比传统小说所试图捕捉的真实更为真实的状态。意识流小说崛起于二十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最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包括:法国作家马歇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和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这四人被称为意识流小说的四大支柱。意识流的创作方式在二十世纪50年代进入电影界,最早采用意识流手法的电影作品是瑞典导演英格曼-伯格曼的《野草莓》(感兴趣者可参见博友“傲慢与偏见”的影评博客),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81/2》、法国新浪潮导演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可参见博友“浴神”的影评博客)也都是意识流电影的代表性作品。意识流手法对文学和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人物和事件的刻画,从对外在行为和现实景况的描述,转向对内在心灵的挖掘,创作者不再迁就读者和观众的理解能力而编辑叙事顺序与内容,而是彻底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忠实地探求人物的内心变化、心理活动和纷呈思绪;创作者不再透过对白与手法对事件进行批判,而是将人物的心路历程一一呈现,留给读者或观众自己去体会和判断。由于人们的意识是发散的,不时进行自由式的联想,在时间轴线上没有固定的顺序,回忆与情绪、真实与幻想经常往复交错,画面与自我独白也不时跳跃而出,各种美丽的、奇情的、或是黑暗的与肮脏的念头更是真实地呈现在意识当中,因此意识流的小说和电影除了予人纷乱难懂之感外,也常常会给人一种阴暗与晦涩的感觉。无论喜欢与否,意识流都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创作手法,是嫁接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一种重要文体和电影手法。■《饲养乌鸦》《饲养乌鸦》是西班牙导演卡洛斯-邵拉于1976年执导的作品,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会大奖、西班牙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卡洛斯-邵拉是西班牙新电影浪潮的领军人物,成长于佛朗西斯科-佛朗哥的独裁时代,他在1979年前拍摄的作品,大多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这是为了躲避当局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饲养乌鸦》便是在这个阶段所拍摄的作品。《饲养乌鸦》是一部悬疑片,主角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安娜,在片子一开头,安娜的父亲便猝死于床上,从安娜接下来的动作,可以推论出是她在父亲杯中下药毒死父亲的。接着导演便以意识流手法,透过安娜的外在视角和内在意识来开展整个故事的真相,进而揭露一个八岁的女孩如何能犯下出弑父的恶行。安娜的母亲是一个钢琴家,对安娜充满慈爱之情,当安娜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母亲会为她弹奏钢琴,会温柔地亲吻她的脸颊,会说轻声地说故事哄她入睡。即使在安娜毒死父亲的那个晚上,母亲也是对她露出包容与理解的笑容,似乎默默地认同安娜的行为。但事实上,安娜的母亲早已过世,在父亲的冷淡、漠视、以及无止尽的外遇下,痛苦地病死在床上。而这一切,安娜都亲眼目睹了,当时她站在母亲的床边,听着母亲恐怖且怨恨的叫唤声,却一点忙都帮不上。这件事在安娜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自责。安娜是否是因为母亲的凋零与痛苦,这才埋下对父亲的杀机?安娜其实也不知道,在她的内心独白中,她述说了毒药的来源。那是母亲在世时交给她丢弃的,当时她问母亲罐子里装的是毒药吗?母亲笑着说是啊。于是安娜偷偷地将罐子藏了起来。至于她为什么要杀死父亲,她也说不清,只说也许二十年后她就能搞清楚了,她毕竟只有八岁。当安娜对着自己独白时,她是以母亲的样貌呈现,在安娜的心里,母亲的生命就在自己体内不曾离去。安娜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父亲死后,母亲的妹妹成为三人的监护人,带着祖母一同搬来和姐妹们同住。祖母既不能行动、也不能言语,整日坐在轮椅上,看着窗外或墙上的老照片。安娜眼见过另一个自己从高楼上跳下,因此她很能理解祖母不想活下去的心情。安娜偷偷地告诉祖母如果她想死了,自己能帮上忙。但是当安娜将小罐子上头的标签读给祖母听时,祖母无奈地摇摇头,那上头写的是:食用苏打。原来安娜以为的毒药其实只是苏打粉,她根本没有杀死父亲。安娜举家受邀去到阿姨的一对朋友夫妻家度假。这对夫妻也是安娜父亲的朋友,父亲也曾带安娜和母亲及阿姨一起去那对朋友夫妻那里度假。对于当时的一切,连身上穿的衣服,安娜都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所有人一起穿行在树林当中,阿姨和那对夫妻中的丈夫走在前头,父亲则和那对夫妻中的妻子走在后头,母亲则是孤零零地和安娜一起走在中间,不时回头张望越落越远的父亲。后来实在见不着后头那两人时,母亲让安娜回头去找找,结果安娜看到父亲与人家的妻子在树林中拥吻。而这位妻子,就是父亲死时,从父亲房间仓皇离开的女人。母亲的失落、父亲的丑陋都清晰地印在了安娜的心里。安娜又睡不着了,但是母亲温柔地走到她的床边坐下,一边轻轻抚摸她的脸庞,一边为她说出《小杏仁》这个床边故事,然而安娜还没入睡母亲就突然不见了,于是她放声大哭、喊叫着母亲。结果阿姨闻声后立刻从自己房间跑来,紧紧地拥抱住安娜,告诉她只是做了噩梦,还说要说《小杏仁》这个故事给她听。安娜一听就发起脾气,说她希望阿姨去死,并将自己的头深深埋进枕头下。安娜讨厌阿姨,因为她觉得阿姨想取代母亲在家里和在她心中的地位。安娜决定杀死阿姨,因为当她拿着父亲的一把手枪,走进客厅吵闹着说这是父亲指明留给自己的时,她看见阿姨正和那对夫妻朋友中的丈夫拥抱亲吻着。当两人发现安娜手上的手枪时,两人惊惶地设法从她手中将枪夺走,阿姨事后还为此打了安娜一巴掌。于是安娜决定要毒死阿姨。安娜虽然不愿意阿姨代替母亲的地位,但无形之中阿姨还是有了母亲的重量,因此阿姨的行为背叛了自己,丝毫不能饶恕。安娜在阿姨的牛奶里加入小罐子里的粉末,当晚深夜,安娜悄悄地来到阿姨房间,轻轻抚摸了阿姨的头,便将一旁的杯子拿去清洗干净。隔天佣人将三个唤醒,催促着大家快点更衣上学,没多久,阿姨也进来了,还帮着安娜把衣服穿好。在开心地用完早餐后,三个孩子便穿着整齐、领着书包走出家门,去学校了。■《饲养乌鸦》是西班牙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养虎为患、姑息养奸,在影片中,指的就是八岁的安娜已然长成一只会伤人的乌鸦,尽管她其实并未杀害父亲和阿姨,但她内心的黑暗和邪恶已经成型,已经足够离开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去为恶。导演在演绎这部影片时,并未以客观的观察角度来看待发生在安娜身上的事情,而是以意识流的手法,顺着安娜的所见和所想,以想象、回忆、自白、内省,来挖掘她内心的世界,用最赤裸的方法,呈现一个小女孩观看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和结果:》当安娜睡不着时,她想象着母亲来陪伴自己,重温母亲的慈爱》当饭桌上提到母亲过世的事情,她回忆起母亲临终时的痛苦与怨恨》当一家人去度假时,她在内心独白着自己上一次度假时,亲眼目睹父亲的出轨行为》当她自以为杀死了父亲时,她在内心冷静地分析和检讨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于是观众经由安娜最隐秘、最深刻的意识流动,理解了一个八岁女孩是如何理解和感受世界,并因而埋下阴暗邪恶的种子:母亲悲惨的死状在她心里留下悲伤与自责,让她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存在的价值;她认为父亲的丑陋行为是造成母亲痛苦的根源,她觉得自己应该为了母亲惩罚父亲;阿姨的到来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在安娜心中制造了挣扎,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忠于母亲,不能让阿姨代替母亲在自己心里的地位,但又觉得阿姨其实如同母亲,不能在行为上背叛自己。《姑息养奸》虽然是透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来描绘一个人形成压抑与变态心理的过程,但实际上是对西班牙社会的一种反映。当时的西班牙处于独裁统治时期,丑陋而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对家庭、对人性都极尽扭曲之能事。原本单纯无知的人们,便在这种氛围中,透过对残酷与压迫的目睹与体验,一步一步地形成畸形与邪恶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又透过家庭向社会的蔓延,进一步加剧整个国家的畸形与邪恶。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