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观影《世纪审判》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0:14:37人气:0
世纪审判

视频世纪审判状态:BD超清英语中字年代:2015

主演马丁·弗瑞曼安东尼·拉帕格利亚丽贝卡·弗朗特安迪·尼曼更新时间:2022-09-28 16:47:32

该片是为了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而拍摄的90分钟的电视电影,讲述1961年对纳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世纪审判电视转播。这个被称为“世纪审判”的事件曾在37个国家电视播出,也是世界首次通过现场直播听到受害者讲述死亡集中营的恐怖。此次审判成了世上首次全球性的电视新闻重大事件,收视率极高。《世纪审判》这部电视电影讲述的就是电视直播背后的幕后制作团队如何克服种种障碍,…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这部电影是为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拍摄的,讲的是对纳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的世纪审判。电影本身拍的怎么样,暂且不说。于我,倒是对“平庸之恶”这个词儿有了更多的思考。百度百科这么定义“平庸之恶”:英文为TheBanalityofEvil,作为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法不责众,哄抢,中国式过马路的变种。看完这部电影,第一个在头脑中出现的就是近来的重庆大巴车落水事件。网上讨论很多,司机、与司机争执女固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可面对他们的撕扯无动于衷的乘客是否也有责任呢?但凡在争执过程中,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其实国人对于此类事件并不陌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从古到今的传统。从鲁迅笔下围观行刑的鸭脖子们到面对几十个日本人,上千百姓的沉默受死,本质上都差不多。究其原因,是古代家族社会和皇权遗留下的残毒。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沉默、平庸和不作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恐怕不能简单的给出这种二选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为结果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影响到了最终事件的走向,无论是多么微弱。德国一个牧师的碑文上写着谈论纳粹党大屠杀时的一段话,至今发人深省。“当初他们屠杀工会人士,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人士;后来他们屠杀共产党,我也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还是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是基督教徒。最后他们要杀我了,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因为能够说话的人都被他们杀光了。”回到影片本身,在长达一个月的庭审中,导演Leo一直试图捕捉艾希曼的人性,哪怕一点点。结果令他失望。面对血腥和残忍的事实,这个侩子手看上去始终平静,表情没有一丝波澜,好像这些事儿与他无关。片刻,嘴角还显出一丝嘲笑。而且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我只是在执行上级命令,没有屠杀犹太人,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愧疚感。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作者给出的答案是——BanalityofEvil。人性本来的善呢?这不禁让我们灰心丧气。片中有个镜头导演气急败坏的把文件砸到监视器前,诅骂并哀求审判席中的艾希曼,“comeon,dosomething.”comeondosomethingLeo试图引导世界思考:是什么让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能让成百上千的孩子去送死的人。在特定环境下,任何人可能做出法西斯的行径。没错,后面一句话当头一棒,环境塑造改造人。纳粹军人放毒气砍杀犹太人的恶行和南京大屠杀中提刀的日军,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群体的癫狂。《乌合之众》也阐述过类似道理。我们局外人看那些被传销洗脑的人,不乏博士和社会精英,然后可恨的骂句傻逼。可你能保证,在那个氛围中影响下,你不会沦陷?坦白说,我是没有什么自信的。但影片中的秃顶摄像师,边哭边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会。我对此存疑。人性,总是最复杂最不受控最不理性的。平庸之恶的原因在于盲从,缺乏独立思考,一旦跌入恶的深渊,就很难回头。然后变得麻木,不仁。这么说,好像平庸是错。也不尽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我们,本就是平庸的。不走向恶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我们所在的系统(环境)本身是善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多一点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很显然,公开审判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为了伸张正义,而是更多的以史为鉴、警醒世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想,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每本书都有kindle版本,欢迎到我的公众号travelswithus任意一篇文章下面留下邮箱索取所要的书名本文版权归作者跟着鹏叔游世界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