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同过窗II》首周(1-12集)观剧报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09:51:31人气:0
什么是好剧?这个问题,不比“人从哪来到哪去”简单多少,分条列目引经据典,分析的瘾上来了,轻易能写好多——虽能论据百出,但也复杂得紧,观众指定不爱看。后来明白了,好剧的最大特征是,看了开头便丢不下,更新的量不追完,心里搁块石头似的不自在。看《无证之罪》如此,《白夜追凶》如此,《一起同过窗》,更是如此。年初补完《同窗1》,气血通畅,走路生风。一时竟想不到说些什么,来夸夸这部着实良心的作品。后来冷静些许,试着按照解读剧作的思路,码了人生中第一篇剧评,发了长微博。承蒙官博、导演与主演的点赞与评论,送我一条迄今为止阅读量最高,转评赞最多的微博。无意拿此炫耀,纯粹因为一纸拙文,能引来大量二次安利,权当为好作品做些事情,图个心安。再后来,加入粉丝群,因进群早被设为管理。近一年来,翘首以待,彼此慰藉开播日近在眼前。每次希望落空时,大家表现出的失落情绪,肉眼可见。随之而来的“花式催播”,也一度将导演逼得不敢在微博露面。说心里话,我很开心看到这些事情发生,至少它在不断证明,即便第二季迟迟不来,大家也还能凭着第N次重温第一季充饥,以及,所有观众的不离不弃。一切苦等都没有白费,终于,我们迎来了第二季开播的时刻。但没想到的是,就第二季前12集的观感,以及观众反馈来看,从预想中偏出不少。那么到底第二季值不值得我们再像喜欢第一季那样去喜欢,去追?毕鑫业是否终究没逃过青春题材的桎梏,陷入创作疲态?因为第二季还未播完,答案我暂时给不出,那么现阶段,先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出我个人解读。希望这篇针对第二季前12集的观剧报告,能多少解答一部分观众的困惑,解锁看第二季的正确姿势。废话至此,进入正文。==================为什么“第二季变得拖沓,而且不搞笑了?”问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先仔细想想,你为什么喜欢第一季?答案可能是:剧情真实不做作、人物自然有性格、对白扎实有笑点、质感上乘共鸣多。没错,这些都是《同窗1》带给观众的主体印象,也是因此,它才成为了2016年豆瓣评分最高的网剧。那么问题来了,第二季难道不是这样了吗?看完前12集发现,有些内里的东西,确实不太一样了。这12集的情绪很满、很重,内心戏多于搞笑戏,比起第一季在日常中加入爱情,这一季更像是在爱情里偶尔掺一两滴日常,作为调解剂。经常看到,两个人就着某一话题,论上五六个正反打才有结论;也经常看到,抒情配乐进场,人物与人物长时间的静默、思索,流泪或者微笑。几位角色的心理活动,在种种慢节奏的镜头语言里一览无余,好像他们此刻正坐在我们前面接受采访,第一季时的浮躁、活脱统统褪去。他们从未像现在这般,离观众如此之近,却又因为离得近被看得前所未有的清楚,导致一种陌生感,在观者群中蔓延开来。再者。相比第一季留给观众的“走肾”印象,第二季开篇更多时间是在“走心”。走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舒缓冷静,慢条斯理,用表演、情节、配乐乃至运镜堆砌大量细节,观众需要从细节中寻觅蛛丝马迹,用心感受每一个微小的信息点——它们,也正是导演在走心的语境里,试图表达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看罢前12集的观众各有所获。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获得“东西”的途径,不再是嗑着瓜子喝着饮料,边和身边人聊天边看剧,而变成了,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独自一人挂着耳机,细细揣摩剧中所述。故而,“第二季没有想象中好看”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们期待过高,而是我们期待的和导演的创作理念,不在一个维度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第一季开篇时,短时间内迸发而出的大量搞笑段子,然后笑得前仰后合怒打五星。但导演给我们看到的却是混合着悲伤忧郁的虐心。如此巨大的反差,一时间无法适应,在所难免。至于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的个人理解是——需要给角色足够的反应时间。众所周知的是,在第一季结尾和第二季开篇,导演挖了又填了很多坑,比如一心出国、路白恋爱、肖词后续、任先生失恋等等等等。故事一开始,便激发了大量的矛盾点,此时作为正常人,若是还有闲心笑闹玩耍,那才是虚情假意迎合观众。而我前面所说的“反应时间”,便是当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的既时反应和后续状态,严谨认真如毕鑫业,不可能跳过这个环节,投机性地继续戳观众笑穴。而恰恰这个环节,需要严肃认真地表达,表达的过程,既是丰富人物性格的最佳时机,也是送观众进入角色内心的立体通道。试想一番,在我们喜欢上剧中某个人的过程中,有没有被某个细节触动?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在第二季伊始,导演把它们全部凑在了一起,造成了“拖沓、不好看”的第一印象。其实不是的。在我看来,这种表面上的“慢”,反而使《同窗2》更加真实,因为这才是生活,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处世之道。第二季开始“走心”这件事,究竟好是不好?我只能说,我个人是喜欢的,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毕鑫业,在“走心”的表达中,毕鑫业作品的辨识度在呈量级式的增加,对导演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作为观众,我很惊喜地看到了《同窗》系列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或许和我们期待的方向有所不同,但沿着这条路走,依然可以走得很远,周身的风光,也依旧好看。==================为什么“桥川和钟白谈起恋爱,那么别扭?”第二季的一大爆点,在于路桥川和钟白谈恋爱了。我们暂且抛开其他CP线不谈,单看这两人,看久了一定会有疑问:路桥川到底喜不喜欢钟白?让你产生疑问的,一定是路桥川说的那句话,之所以选择开始,是因为这十三年,是他欠钟白的。因为亏欠而产生内疚,又因为内疚而选择和对方在一起,这样的恋爱,毫无疑问是可怕的,是像肖海洋说的,爱而不得,所以退而求其次的。带着这句话往下看,便会明白:路桥川和钟白在一起后,之所以别扭,是因为两人对彼此的情感组成,不对等。钟白对路桥川的感情,相对纯粹、热烈,并且心无旁骛。曾经看到一段话,说女生对待感情的特点是,一旦认准了,会越陷越深。钟白大抵便是如此,十三年的时间里,她陪着路桥川一步步成长,却只能将所谓的“喜欢”,悉数藏塞进朋友乃至亲如家人的身份里,无动于衷地小心翼翼。因此当她终于能和路桥川在一起的时候,她对他的那份情感,会自动清洗掉十三年来,包括大一被他伤害过后,蒙上的层层浮尘,继而变得晶莹剔透,光滑无暇。也不得不说,徐晓璐在处理恋爱中的钟白的戏份上,表现很出色,第一晚分别后,在路边的独自窃喜手足无措,情绪十分准确,酥得要死;开学第一天到教室后喊出的那声“路桥川我好想你”,更给出了一个在第一季里从未有过的钟白。这种反应,百分百贴合了人物当下的心境,合理并且讨喜。先为徐晓璐点个赞。再说路桥川。如果说在感情的地域里,过去十三年的钟白始终挣扎于黑夜,恋爱后终于身处黎明,那路桥川的定位,便一直是“破晓”。钟白说了,相对于黑夜与黎明,“破晓”要更为复杂。它处于黑暗与光明的交接点,类似于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因此成分必然不纯,心思也势必不能统一。路桥川一定是喜欢钟白的,这点毋庸置疑。但究竟他用了多少其它的情愫,去调和、支撑这种喜欢的样式以及纯度,不得而知。或者说,现阶段的他自己可能也不清楚,在“我做什么都是渣”的前提下,他和钟白的恋爱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在抛除掉剧情需要外,两个人能不能走到最后,都很难说。行文至此,答案也就清晰了。别扭,不是因为从朋友过渡到恋人后的不适,而是路桥川从一开始的恋爱动机就不够纯粹,他的感情包袱太重,以致于总有一天,他会被这重量压得无所适从。别扭,正是因为路桥川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为什么“新加入的许连翘这么格格不入?”大部分观众得知许连翘将作为新角色加入第二季时,普遍摆出了抗拒的姿态。这很正常,是心理作用。我管这种心理作用叫做“屏障效应”。打个比方,你和爸妈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很久,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陌生人,他跟你说,从今往后,他也要在这个房子里,跟你和你爸妈一起生活。这位“陌生人”,可能是你的邻居、亲戚,甚至是你妈妈刚生下来的弟弟或者妹妹,但无论是谁,一开始你一定是抗拒的。因为在和父母长时间的相处下,你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道屏障,屏障之内是你的心理安全区,出了屏障,或者屏障被打破,都会让你产生受到侵犯的不安感。更别说,如果“陌生人”到来的代价是,你的父母必须离开。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里的父母换成朋友,也同样成立。所以当许连翘加入,陪伴了我们一整季的顾一心离开之后,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是许连翘挤走了顾一心,从而对新角色产生抗拒心理。但事实上,单纯从剧情来看,许连翘的加入,使《同窗》系列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在塑造许连翘人设的环节中,毕鑫业很老练,他将她设置成了一个性格古怪,甚至带有些灵异感的女生。与肖海洋在餐厅的对手戏中,许连翘的那一句“你喜欢一个人吃饭吗”简直叫人毛骨悚然,同时又不由自主地对这个角色产生兴趣——这即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用极简笔墨,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方便后续的人物塑造。前12集看下来,许连翘给我的感觉是,人靠谱,话不多,明事理,懂分寸。与其余角色相比,她足够特别,也正是这种特别,让我十分好奇接下来的情节走向。许连翘的饰演者慈婉彤,据说是演话剧出身。也无怪乎连翘那么少的台词,都能被她说得劲道十足,准确到位。说实话,这个角色不好演,力度不够,显得虚浮,用力过猛,又很装X,而慈婉彤的劲儿,正好在刻度线上,即便差了分毫,也无伤大雅,权当给她自己留个进步空间。PS:关于慈婉彤,多说几句。我们始终需要认清的是,《同窗》是部影视作品,我们需要看的,是它的情节是否好看,演员表演是否精彩,而非放着好好的故事不去感受,整日揪着无聊的问题搬弄是非。对于演员而言,演技永远是第一位的。都这个年代了,还在四处叫嚷着贬低他人长相的,那些所谓的“铁粉”们,你们看不到演员在卖力演好角色,并且效果很棒吗?你们不害臊吗?==================《八世轮回》是什么意思?很多观众反馈,第11、12集很无聊,看不懂什么意思。说实话,首周更新的内容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集。表面上看,路桥川一行到古梅山庄拍片的段落,闲散缓慢,偶有笑点,主线上联系不够紧密,看不出所以然。但直到路桥川把大家拍的片子剪在了一起,串成了一个故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导演憋的一个大招。《八世轮回》有两层意思。首先。它反映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钟白的《江湖儿女》里,是一对江湖男女的痴情虐恋,相爱相杀,对应她侠气仗义又浪漫单纯的心理性格;十三的《竹林少年郎》是伪纪录片,追求写实,对应他木讷,不求花哨的隐士心态;余皓的《酒吧奇遇记》,鲜花美酒,富少小姐,充盈的尽是他内心的小资情结,以及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连翘的《甲方是爸爸》,紧紧围绕话剧社被甲方广告公司牵来绕去的情节,表达连翘内心对于甲方乙方尴尬关系的种种感想与回应;海洋的《山娃过关斩将救美人》,历经艰难险阻终成正果的少男少女,似乎在表达他内心里对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相信,且强烈的冲关游戏感,又符合他经常去网吧打游戏的人物喜好设定;殊词的《离别的车站》,浪漫而哀伤,有种琼瑶式的深情,贴合了她当下对于海洋的情感,她说“送别的双方,看到对方背影的那个人,才最苦”,别忘了,暑假两人离别时,正是她站在原地,看着海洋离去的背影,迟迟没有离开;桥川的《荆轲刺秦王》(这一段没交代,我猜测是桥川的剧本),对白质量相对较高,文本、情节都足够扎实,反映出桥川喜欢读书的文艺气质。其次,《八世轮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任逸帆从失恋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将矛盾点解决掉。我们已经得知,片子的主角是任逸帆,他从头至尾,走过了每个人的故事。先前有观众在粉丝群里问,为什么西语班的任逸帆,要一直跟电摄班的人打交道。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他没朋友。准确点说,是他没有交到新的朋友。所以正如我们在《八世轮回》中看到的,任逸帆过客般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经过,最后,他以为自己能抓住些什么,可前方空无一物。任逸帆始终是孤独的,桥川和钟白原本可以最大程度稀释他的孤独,但现在两个人在一起了,自己便不好打扰;电摄班的其它同学按理说会在他义不容辞帮忙演男一号后,和他走得近些,可班不同不相为谋,他终究走不进大家的心里;第一季那个大二师姐,应该是最有可能从根本上治愈任逸帆孤独症的“真爱”,可人家直接甩了他。我不知道林洛雪为什么要和任逸帆打那个赌,或许,她和他本质上是一样的人,过尽千帆皆不是,到头来还是自己一个人。所以她希望借由这个赌,拯救自己,也拯救他。庆幸的是,《八世轮回》让任逸帆看明白了,他便是那第八日的蝉,即便背负着注定消亡的命运,也要多看几眼世间的美景。说不定,某个角落的草长莺飞花开叶绽,便可让他破茧成蝶。==================第二季难道没有缺点吗?第二季当然有缺点,就像任逸帆说的,完美的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妆容过盛,穿帮过多,节奏不平,风格多变,这些都是第二季面临的不足,也都是毕鑫业需要在创作第三季之前,想清楚的问题。这部分,待全剧播完,我在整体的全剧评中再详细聊,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目前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给第二季更多的时间,让它渐入佳境。没有一部剧可以永远保持高水准,美剧如此,更何况国产剧?更何况,第二季也不是全无亮点,毕鑫业关于“不错”、“喜怒哀乐”、“A计划”、“完美”的解读,不都是可供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咂摸的部分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保持一颗耐心,先跳脱出第一季,以相对新的目光看待第二季。相信我,惊喜远远不止你现在所看到的。==================古梅山庄的凌晨四点,“到底是谁用水泼了路桥川?”剧组工作人员。END魏佳鑫2017.12.01本文版权归作者老皮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