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新闻教材一种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1:53:05人气:0
惊爆内幕

视频惊爆内幕状态年代:1999

主演阿尔·帕西诺罗素·克劳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戴安·维诺拉更新时间:2012-09-08 23:59:35

劳埃尔-伯格曼(艾尔-帕西诺饰)是CBS电视台“60分钟”节目的王牌制作人,和德高望重的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克里斯托弗-普拉默饰)向来合作无间。乔佛瑞-维根(罗素-克罗饰)刚被大烟草公司解雇,他的人生似乎瞬间坠入谷底。伯格曼收到一份显示烟草公司制造的香烟对人体有害的报告,找到维根来翻译。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维根便感觉到有人在跟踪监视自己,并给家人带来极大的威胁。烟草公司…

好莱坞或者香港的电影里,涉及到新闻行业的已经有很多了。随便数数,有正儿八经谈论新闻界的,比如《总统班底》,有还有涉及到公关问题的,比如《大事件》,还有是里面的人物有新闻职业背景的,比如《scoop》,比如《十二宫杀手》,甚至是《罗马假日》……(有熟悉电影的朋友可以添加)。这些电影,有心或者无意,总会涉及到很多新闻的理念和新闻道德:比如言论与出版的自由,比如人性与新闻的孰轻孰重……。与教科书不同的是,这些新闻的原则的呈现,不是定理或者宪法条款,而是通过一些曲折动人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所表达的新闻理念相比教科书来说,可能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而观众,也可能比一个学生更能获得一些新闻理念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电影,不是教科书,但是胜似教科书。《惊爆内幕》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具体的电影情节我们可以省略。但最好也是做一下解释:cbs60分钟王牌制作人劳埃尔-伯格曼发现了一个惊天内幕:烟草公司巨头对公众撒谎,声称吸烟不会使人上瘾,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元烟草公司的高管之一乔佛瑞-维根(罗素-克罗饰)便掌握充足证据。但是由于烟草公司势力巨大,以非法干预等罪名要挟,使得能够和恐怖分子对峙的60分钟也不得不噤声。在这种情况下,劳埃尔-伯格曼陷入了困境:作为一个新闻人,坚定的新闻人,他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必须说,这个电影已经把一个现代社会的大新闻背景交代清楚了:新闻自由?是的,但更可能是有钱人的新闻自由。一旦涉及到有钱人的利益,新闻自由可能也变得一文不值。即便是号称民主的美国也是如此。这个大背景让人很悲观。以至于60分钟的头头不得不妥协说:宁要半截子新闻,也不要没有新闻。这种说法,我们其实有点熟悉了。以前南方周末的老总似乎就说过:不能说真话,但绝不说假话。这两种观点,都是在一个悲观环境中的积极新闻策略,这种策略及其不完美,但也似乎是上上之选。正是秉承这样一种理念,cbs最终放弃了播放有jeff画面的新闻,转而寻求所谓更安全的措施。然而对于激进的制作人伯格曼来说,这样的新闻同没有新闻毫无区别。不说真话和说假话有什么区别呢。可是面对一个巨大的社会机器,你能怎么办呢。看起来悲观无比,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但幸好主人公最后没有这么做,他采取了更加迂回的策略:冒着被解雇的危险,把cbs受到压力威胁的消息透露给了其它媒体。最终,其它媒体把这个消息捅了出来。最后呢,为了保存自己长久才形成的fame,cbs最终站了出来,播放了对jeffery的采访。故事最后结局不错。烟草公司受到了惩罚。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伯格曼的策略。王牌制作人冒着巨大风险把这个消息捅出去,当然是个人的一种勇气。但是,最终的问题还是要回到社会大环境上来。虽然说,有钱人的新闻自由更多一点,但是在一个民主社会,毕竟新闻自由是一种明文规定的权利,人人可以享有。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虽然说大多数媒体仍有有钱人控制,但是毕竟媒体不是垄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手里。这就使得这样一个事情成为可能:一条消息在一个媒体发布出来,不代表在所有媒体都发布出来。消息总有走漏的时候,新闻的发布总会成为可能。而制片人伯格曼显然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虽然他会有个人风险,但他知道,烟草公司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媒体,况且,百年来形成的新闻自由传统,也不是说说而已的东西,而是一种被业界践行的规则。正是这样,伯格曼知道自己的风险是值得的。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呢,说明只要不是新闻垄断,新闻自由就有被实践的可能。这个道理在教科书里已经被说烂了,但是当我通过这部电影来认识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这个道理从来没有这么清楚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对它的理解,从来没有这么深刻过。本文版权归作者小崔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