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演员看完的一部剧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7:55:26人气:0
我是先看的剧,后看的书。书给五星,剧给三星算是对得起鱼旦和其他演员对角色的精彩演绎。先说角色。最离奇的是原著里神奇通灵屡次救主立功的老山羊不见了,“马”上天下的意义只剩下一个词儿,勉强通过演员口述和寥寥几幕表现一下人马之间深厚的感情,深厚得空洞无物。原著里主角陈秋石被迫抛妻弃子参加革命是在他儿子满月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他们,跟杨教官谈心时更是脱口而出“我的儿子如果活着,还差二十六天就满十八周岁了”,杨邑惊讶于他记得这么清楚,他说“不敢想起,不能忘记”看完原著回味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可惜无缘从鱼旦口中听到。而书中陈秋石对爱情也完全没有任何纠缠反复,面对袁春梅的试探,虽然心动,但他的回答是“我得不到我妻子和儿子的确切消息,我就什么都不能做。我没有什么新的感情生活,作为一个爱情中人,我早已死了。”而对梁楚韵的大胆示爱,更是不假辞色直接拒绝。剧中那个反覆无常的渣男让原著粉和鱼旦粉真心纠结。不过除此以外,剧中陈秋石的形象还算还原,在此感激编剧的黑手没伸得太长。而鱼旦的演技也给力,在改编和剪辑得一塌糊涂的剧情中还是把角色的形象给树立完整了,尤其是各个年龄层次拉得很开,即便没有有力的剧情支撑,人物的成长和性格变化也是水到渠成没显得突兀,不愧是80后老戏骨。另外批判一下配音,平时还成,人物情绪起伏时明显感觉到声音感情不到位。袁春梅在原著里不算是个讨喜的角色,左倾思想严重,护短护食,但不失为一个将全部热情投身革命且政治觉悟极高的同志。剧中那个会迁怒于陈秋石还将他推进河里,会受不了风言风语想不开自己跳河,会反复无常逼迫陈秋石对他们的感情表态,我只想问这个女人是谁。不过叶璇的演技是个满大的惊喜,不论是投身革命时的少年义气一片热诚,还是成为政委后的雷厉风行精明干练,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十分立体。除了感情线外,她和陈秋石两个人物基本还原了原著中的形象,改编得还算良心。接下来是被黑得体无完肤的梁楚韵,小梁同志在原著中是个热情直率但通情达理的女孩子,她不吝于在陈秋石面前表达自己的爱意,也敢于在被明言拒绝后痛快放下,原本应该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人物。编剧的脑残让这个角色转了180度,各种无理取闹撒泼任性,让人恨不得她早死,平白加了这么多戏份又把人黑得发亮实在让人无语。说实话陶昕然演得很好,可叹剧中这个形象演得越好越招人恨,真是可惜了演员。再说陈三川,他的莽夫形象倒是最贴近原著,甚至一定程度上收敛了些,可惜真正让人对他改观的特质却没体现。原著中独立旅北上时攻打尚派河是他的主意,可见他不是没有战术素养,只是他的用兵之道跟陈秋石恰好相反,从最后父子俩的谈话也看得出来。陈三川说“荟河战役要是按照你的打法,我不知道要少消灭多少敌人!”陈秋石笑笑说“如果按照我的打法,你身边要少牺牲多少战友?”这两句对白是原著的精髓,不仅是两人性格的真实写照,更大的作用是对陈三川的告诫,可惜没看出他的反省,人物的成长表现得虎头蛇尾,白瞎了那么多笔墨铺垫。此外,一开始对剧中陈三川的印象是朝气蓬勃,有些缺点但作战英勇,有时还满可爱的,到最后恨不得他跟梁楚韵一起去死,无脑的情感戏改编也是功不可没。为了救小梁独闯皋城也就算了,荟河战役里明明是因理念不同而抗命,硬生生变成了为报小梁的私仇,不顾几百个战友的性命固执己见,这个情节直接把人物一黑到底,一举超越梁楚韵变成最讨人厌的角色,也可惜了何润东的演技爆发,跟小梁一样,烂角色把握得越好越招人恨。剧中最出彩的反倒是杨邑教官,人物形象基本贴合原著,对他的些许改编和延伸都是正面的,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享受到了剧情加成一点都没被黑的角色,再加上邵峰的精彩表演,人物立体感极佳,是剧中的一大看点,也是除鱼旦外驱使我追完本剧的动力之一。另外一个可圈可点的角色是赵子明,对他的改编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也没捧也没黑。印小天的演绎很到位,赵子明不算是个出彩的人物,演过了容易喧宾夺主,太收了又可能被人完全忽略,他很自然地演出了书中的感觉,看得很欣慰。再说剧情。剧情改编可以说是败笔连连,一直被雷到结局,看完只觉得松了口气,连吐槽的力气都缺,随便挑几个说说吧。先是陈秋石不知不觉失去的十年。可能是为了让三川跟秋石两边的戏能双线并进,剧中陈秋石一下跨越了十来年,莫名其妙地成了人见人夸的战术专家。看到这里我只有一个想法,难道陈秋石不是主角?他和前面几集都只是引子?相信这么想的不只我一个人。别说书里陈秋石这十年里起起落落事情不断,就算真是言之无物,编剧也得给补充丰满起来。这剧倒好,说略过就略过,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对人物的代入感一下子消灭殆尽,至此我对编剧神奇的脑回路叹为观止。其中消失得最让我遗憾的一场战役,就是在秋季反扫荡的胭脂河嵩山高地,陈秋石骑着老山羊“犹如一道彩虹,横空出世,疾如流星,箭镞一般向嵩山高地西侧冲去”书中对此描述不多,“舞蹈般的攻势”“太漂亮了!没想到壮烈的战斗中还有这么漂亮的场景”只是聊聊数笔就让我无限期待的一幕,不知是编剧还是剪辑的功劳,陈秋石身先士卒为数不多的一次(实际上书里也就这么一次)就这样消失不见了。其次遗憾的是军中内部矛盾的大而化小小而化了。书中陈秋石因孔雀岭阻击战一举成名,一仗下来就成了团长,没风光几天就因为战术课上的一时气话被举报立场有问题,软禁两天,差点处决,职位撸到连长,一直到黄龙高地争夺战胜利后又回到团长(期间老山羊救了他一次)。剧中体现了战术课上的口角冲突,却没深究下去,刚有点张力就灭火了,这块的剧情成了夹生饭,不晓得要体现什么。我觉得如果不是导演傻,那就是剪刀手的功劳了。然后是莫名其妙出现的火牛阵,简直让人啼笑皆非。先不说乡亲们能贡献出几头牛来组成如此壮观的阵势,也不说家里耕田的牛能不能像斗牛那样血性杀人不眨眼。就说两军对垒,如果牛都能一路冲到对方战壕里,那要么是敌人反应太差火力太弱,这点背景交代过人家重火力强人也不傻;要么双方距离近到临阵不过三发,然而距离再近,射不完三根箭还打不完一梭子子弹?现代战役跟古代最大的区别就这样被编剧无视了,想重现经典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想问问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可能改编的时候主要心思都花在感情戏上了,可惜这剧最严重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男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女一反反复复神经错乱(该评价同样适合男一),男二一片痴心落荒原(该评价同样适合女二),女二有心栽花无心栽柳,死缠烂打终归害人害己(该评价同样适合男二)。这堆不知所谓的情节,不仅黑了男一女一男二女二,还把原本紧凑严谨的剧情切得七零八落,让人看得憋屈无比。其实想在战争剧中掺杂感情戏,可以参照红色,干净纯洁的感情能给人物增色剧情加分,繁杂纷乱剪不断理还乱的狗血感情只会让人越看越闹心。这部剧可以说被编剧和剪辑毁了,情节乱得惨不忍睹,索性选角不错,靠演员还是把场面撑起来了。可惜了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演员,拍出来这么个三流作品,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痛惜难过?最后表白下鱼旦吧,听说是仔细研究了原著的,不知演的时候是啥心情,看了成品又是啥心情,想想有点心疼,圆了这个梦以后好好挑剧本吧,虽然你演啥都无条件支持,但我再也不会大半夜为这种剧写长评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