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近三千被俘官兵被编入“马家军”参加抗战:电视剧《出关》故事历史源头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5:01:55人气:1
红西路军近三千被俘官兵被编入“马家军”参加抗战:电视剧《出关》故事历史源头★笑独行[综编]为了查考号称“抗战悬疑剧”并颇受好评的36集电视连续剧《出关》(2014)的故事来源,追究其是否有历史根据,不小心读到了中国作家网2005年9月刊发的侯健飞撰《出关路上马蹄声碎——李镜长篇小说lt;出关gt;》一文(2005年09月20日22:23发布于文学报刊社频道)。于是,在得知电视剧《出关》演绎的故事本是源于小说家李镜的战争小说《出关》外,更出乎意料地“涨”了一点现代历史知识,得知红军西路军曾有近三千被俘官兵被军阀马步芳秘密强行改编,随“马家军”抗日部队入关参加抗战。曾健飞在该文中称,共产党领导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战败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近三千被俘红军官兵被蒋介石麾下的军阀马步芳秘密编入抗日部队,入关参加抗战,最后在槐阳(即今邢台柏乡)与日军展开决战。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奇怪的是,这一历史事件在所有关于抗战的文字里都没被记录,只在谢觉哉的日记中有关于这一事件的简短记述。(以上间接引文经在下本着尊重原文本义、力求简约准确的原则加以编订归纳)其间,谢觉哉为参加过红军长征、曾出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党代表的现代革命家、法学家和教育家,而马家军入关抗日部队与日军决战之地槐阳则当为小说《出关》作者李镜虚构,实为淮阳(即今周口淮阳)。据铁血论坛网友烧火棍子2013年7月编撰《令人痛恨的马家军穿越陕西上了抗日前线》一帖(2013/7/12/9:47发布)记述,1937年8月,马家军首批出省抗日部队奉命入关参加抗战,番号为暂编骑兵第一师,师长为马彪。该师系马步芳以原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所属第一旅为基础,整编原驻防在河西走廊一带的马步青部和一百师的部分官兵,并征调大通、互助、湟源三县的民团组成,全师辖3个旅,计8000余人(其中以回人为最多,同时还有汉人、撒拉人、东乡人、保安人和藏人)。该师于1939年8月至9月驻防颖河南岸,在淮阳城以及颖河北岸与日军决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日军数十人,均送交战区指挥部),自身伤亡计2000余人,第二旅旅长马秉忠率部血战,身先士卒,壮烈殉国(第一旅旅长马元祥率增援部队顽强抗击,亦不幸受伤)。基于“写历史小说不能回避尖锐的矛盾,哪怕是被遮蔽的历史,它也毕竟是存在过的”这一认识,侯健飞盛赞小说《出关》作者李镜“大胆地选择了这样一个敏感的故事——西路军部分被俘红军被强行纳编,随‘马家军’入关抗日”。在电视剧《出关》中,故事发生时间比小说中设置的提前了差不多一年(即提前到三路红军会师陕北之际),小说中的西北军阀马家军变成了川北地方军阀卢家军;马家军骑兵师变成了步兵旅;旅长马成义改姓变为团长丁成义,而且成了被卢家军司令卢焕昌容留的东北军流亡高阶军官;化名为张角的红军团政委刘修文变成了化名为刘一手的红军敌工科科长刘修文。在小说《出关》中,槐阳之战是入关参加抗战的马家军骑兵师的首战,也是这支部队的最后一战。因为,被俘的红军官兵有一半以上并没有武器;手里有枪的人每人也只有几发子弹;而其他“马家军”,则是临时凑起来的民团和抓来的壮丁,根本没有打过大仗。因为身为地方霸主的“二马”(即马步芳、马步青)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肯拿出自己的精锐之师参加抗战,“二马”不过是借机向蒋介石要枪要饷罢了。在这方面,电视剧《出关》的演绎倒是大致相同。小说家李镜这部被电视剧《出关》编剧范胜震据以大幅改编和改头换面的同名长篇战争小说初版于2005年7月,出版单位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