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之惧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9 07:58:50人气:0
哥斯拉[普通话版]

视频哥斯拉[普通话版]状态:超清年代:2014

主演宝田明河内桃子平田昭彦志村乔更新时间:2022-09-28 19:49:07

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南海惊现离奇事件,打捞船荣子丸在平静的海面上突然遇难,幸存者寥寥,前去搜救的宾果丸也一去不返。不久,南海附近的岛屿大户岛遭受到恐怖的袭击,岛上的老人声称这便是传说中的怪兽哥斯拉作怪。古生物专家山根京平教授受命前往调查,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断定,这个怪物是200万年前侏罗纪时代存活下来的恐龙,并且在原子弹辐射的影响下,化身为更具破坏力的恐怖怪兽…

哥斯拉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最为著名的怪兽形象,其知名度大概能和美国的金刚并列(事实上在1962年日本就拍过属于哥斯拉宇宙的《金刚大战哥斯拉》),当然人们最为熟悉的影视作品大概是1998年把哥斯拉变成一个普通的大恐龙的美版的《哥斯拉》或是近些年传奇影业重启的《哥斯拉》系列这些美国文化所浸润的哥斯拉版本自然是在特效上舍得花钱,不过相比于其内蕴则远逊于日本的原版。当然日本从初代1954年的《哥斯拉》后几乎一直没有放弃对于这个题材的开发,开始还是着眼于哥斯拉和人类的对抗,很快哥斯拉宇宙被拓展,更多的怪兽引入这个特摄电影宇宙,拉顿,摩斯拉,伊比拉,基多拉等等怪兽都轮番出场与哥斯拉捉对开战,只可惜哥斯拉系列也慢慢丧失了最原初的主题而愈发走向子供向,搞笑风格,当然这几年日本的《新哥斯拉》,或者是动画系列《哥斯拉》都为这个题材提供了更多的角度或是全然不同的设定。不过,我在这里还是想谈一谈初代哥斯拉的故事。《金刚大战哥斯拉》(1962)影评剧透预警1954年版本的《哥斯拉》剧情并不复杂,在东京湾的海域,一艘船只失联,参与救助的船只也杳无音信,而海边的渔民救起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他提到遇见了巨大的恐龙,在当地老人的口中,这种生物被称为“哥斯拉”。哥斯拉是否存在引起了政府的好奇,在那个海滨城市受到飓风袭击之后,古生物学家山根教授来到该地进行考察,也正在此时,哥斯拉第一次出现在了镜头之中,并造成了一定的房屋损坏,而勘察现场后发现,哥斯拉破坏的地方,都有着核辐射的残存。日本自卫队海军对于哥斯拉进行了清除,本以为一切告一段落,没想到哥斯拉并没有被几枚炮弹所击败,而是登陆了日本城市并造成了大量的破坏,为了防范哥斯拉的袭击,日本军方制定了“高压电击”的作战计划,并配合坦克等重武器进行作战,但是电击并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哥斯拉这次更是肆虐城市,整个城市都陷入火海。山根教授的女儿惠美子曾有一个未婚夫芹泽教授,因为在二战期间见到了太多残忍的场景而决定潜心研究,也放手了和惠美子的这段关系,而芹泽教授在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对于水中所有生物都有巨大破坏性的武器“氧气破坏者”。他本想把这个发明永远藏匿起来,但是面对哥斯拉的威胁与惠美子的请求,芹泽教授终于同意唯一地使用一次这个武器,在烧毁掉所有相关资料后,芹泽教授和惠美子的丈夫一起潜入水下使用了“氧气破坏者”,但是为了能让这种恐怖的武器永远不被人滥用,他也选择与哥斯拉一同死去,掩埋这种武器的所有相关资料。而哥斯拉究竟有没有被消灭,人们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谁也不敢妄下断言。而哥斯拉究竟有没有被消灭,人们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谁也不敢妄下断言。而哥斯拉究竟有没有被消灭,人们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谁也不敢妄下断言。1954年的《哥斯拉》并不是第一部怪兽电影,且不说1930s-1940s环球黑暗宇宙的诸多怪物,也不说1933年美国就用定格动画拍出来的《金刚》,单是1953年,好莱坞就制作了一部题材很相近的《原子怪兽》,在北极圈的一次核试验让古老的怪兽重见天日,肆虐城市,政府最后不得不用核弹消灭这个怪兽。那么,日本的《哥斯拉》究竟何德何能让其风头远远盖过同时代的怪兽电影,甚至历久弥新呢?这就要从1954年版本《哥斯拉》的起因和其中所表达的反思说起了。1954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北端的比基尼群岛附近进行了一次代号为“BRA-VO”的氢弹试验,因为风向突然变化,所以放射性沉降物飘落到有居民的岛礁上,多达290名民众被放射性物质沾染,而正在那时,日本的一艘捕鱼船“第五福龙丸号”也在附近捕鱼,这场核试验最终造成了几名船员的死亡。在日本民众高涨的反核意识的背景之下,《哥斯拉》应运而生。从电影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到哥斯拉所代表的“核”的属性,不仅仅是其庞大的身躯,对城市造成的破坏,让火海肆虐城市,留下放射性的废墟,我们单是从电影中日本民众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核”在他们心中留下的阴影。而对于这种几乎不可抗力生物的威胁,我们同样可以在电影中看到“人力有穷”的无奈,无论是子弹,坦克,舰船,飞机,都对其无法造成真正的伤害,而精心布置的高压电,对其也没有明显的作用,当工业化体系的国家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阻挡怪兽降临时,那种绝望感便油然而生,再配合着哥斯拉屹立在火焰城市中的形象,这种对于实体化的“核威胁”的恐惧与无力感,几乎是一个电影中的明喻了。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远处是哥斯拉巨大的头颅,而近处则是鸟笼,“核”这种很多人认为会被囚禁在笼子之中的存在,其实如此不稳定,一个疏忽,就会破笼而出,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真正让电影升华的,则是如何解决哥斯拉威胁的手段。在好莱坞的《原子怪兽》中,人类按下了核弹的按钮,而在《金刚》中,人类用金刚无法触及的飞机射落了这头莽荒巨兽,美国的电影无不带着一股“人定胜天”的思维,但是反观日本的这版《哥斯拉》,他们也拥有了一种绝佳的武器,然而他们的选择,或是想法并不是立刻把这种武器使用消灭敌人,而是在考虑这种武器,会不会一经使用,则无法收回,造成更多的伤害。所以,哪怕最后他们依然使用了这种武器,芹泽教授选择烧掉所有的文件并牺牲自己,保证“氧气破坏者”不会在未来的某一日被错误地使用。这种对于核威胁的反思,我觉得是很值得一提的,因为很多日本作品讨论着核创伤,但是通篇叫嚣着自己的伤痛,却没有做更多的反思,而《哥斯拉》虽然没有在战争层面上进行深挖,但是通过“核”这一元素反思了对于不可控之力使用的规则,就像几十年后《阿基拉》所呈现的那样,人类应当对于这些危险而强大的力量予以敬畏,而不是对其滥用。当然,比较可惜的就是《哥斯拉》后面的很多系列逐渐走向了多怪兽乱斗的套路,虽然偶然会有一些对于人类贪婪等人性的探讨,然而和初版深邃的反核意识相比,已然是远远不足。另一方面,日本初版哥斯拉就有了很高的完成度,通过特摄,微缩模型来完成一些大场景的拍摄,同时在影片的前半段镜头同样非常克制地去描摹哥斯拉的巨大与人类所遭受的苦痛。著名的“哥斯拉进行曲”亦出自本片,在本部作品中是配合人类军队进攻哥斯拉时所放,但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哥斯拉的专属配乐,包括在前两年的《哥斯拉:怪兽之王》中,哥斯拉和人类军队登陆迎战基多拉时便是用的该曲。本文版权归作者雨苔思音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