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特遣队:全员集结》:喜剧的忧伤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20 17:48:38人气:0
本文首发于【后浪电影】文/李镇近日来,由詹姆斯·古恩(以下简称滚导)执导的新片《X特遣队:全员集结》全球口碑大爆,不仅IMDB评分高达7.6分,更被网友盛赞“DC最强电影”。作为滚导被迪士尼开除后在DC阵营执导的首部作品,这部《X特遣队》还未面世便饱受争议。如今它的成功不仅挽救了滚导的电影事业,更在一定程度上为“自杀小队”这个一直不温不火的系列IP开辟了全新天地。那么,这部《X特遣队》有哪些创作亮点?亮点之下又暗含着滚导怎样的作者表达?且让本文来逐一分析。01“两反一美”的暴力喜剧本片在创作上最突出的特征,可以简单地用“两反一美”来概括。“两反”是指剧作上反套路的情节设置和反英雄的人物塑造,“一美”是指影像风格上尽皆过火与创意的暴力美学。它们的三足鼎立,保证了影片在艺术效果上的吸睛和商业上足够的卖点。首先,影片开头那场让人大跌眼镜的抢滩大战,旗帜鲜明地为全片定下反套路基调和黑色幽默风格。滚导通过智者用球砸死鸟儿来暗示观众这是位变态残忍的狠角色;又通过回旋镖队长、黑色守卫等人在宏大的美国国旗背景下煞有介事的集结,拉高了观众的心理期待——按照超英电影的惯常套路,影片将会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且以自杀小队大获全胜为收尾的战役,来作为导演送给观众的“见面礼”。然而,不按套路出牌的滚导一上来却给了观众一个“下马威”。抢滩大战还未开始,黄鼬就先因为不会游泳淹“死”了。紧接着众人发现,黑色守卫与敌人沆瀣一气,他们早已成为敌人“砧板上的鱼肉”。但黑色守卫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被敌军利落地一枪爆头。大战开始后,小队成员们起初战况良好,但很快就暴露出自己乌合之众的一面。最为讽刺的是,他们没有被敌人的枪林弹雨伤及分毫,却被自己逞一时英雄之快的各种“骚操作”给团灭了。而影片开头那位冷血无情的智者因为贪生怕死而叛逃,结果被阿曼达爆头,最终反被鸟儿“吞噬”。可以说,这场戏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对超英电影乃至战争片剧情套路的反叛:英雄不一定有勇有谋,战斗不一定以少胜多,浓墨重彩的角色也有可能一上来就送人头。同时,当观众看到智者的脑浆组成片头字幕“华纳兄弟出品”时,在震惊之余更惊喜地意识到,滚导这次彻底“玩”嗨了。其次,作为一部R级动作喜剧,天花乱坠的打斗与角色间的插科打诨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但商业电影若想达到叙事效果,首先要赢得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否则再精彩的打斗和嘴炮,都只能是游离于影片灵魂之外的“花活”。滚导在本就不富裕的叙事空间里,见缝插针地塑造出了一群性格鲜明的“反英雄”角色。尽管影片没有在人物内心深度上做过多挖掘,但基本保证了每位角色都有相对完整的人物弧光或性格亮色。比如血腥运动,起初宁愿在监狱里做保洁,也不肯加入自杀小队。结果上一秒还在与因盗窃被捕的女儿“父慈女孝”,下一秒就向以女儿相要挟的阿曼达忍辱低头。短短两场戏,血腥运动身上所迸发出的原始父爱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保护女儿”也成为血腥运动在影片中一切行动的合理化前提。再如鲨鱼王纳纳塞,可以看作它是DC版的树人格鲁特,强壮凶残的外表与憨厚蠢萌的内心构成了它身上最具魅力的反差。影片中反复强调了他最大的心结:孤独。无论是在树林里与捕鼠女交朋友,还是在去往酒吧的路上望着街上成双成对的人们,再或是在约顿海姆安装炸弹时,用橡皮泥捏出和平使者送给他,纳纳塞几乎是把对友情的渴望写在了脸上。影片中最让人心疼的段落莫过于纳纳塞一厢情愿地结交了一群看似人畜无害的“新朋友”,结果发现它们却是尖牙利爪的变异生物,把纳纳塞撕咬得遍体鳞伤。尽管如此,纳纳塞看到它们死去后,依然流下了泪水。这不仅让我们看到纳纳塞在原始混沌的动物性中闪烁的人性之光,也让他在剧作上摆脱了卖萌耍宝的工具属性,有了更多立体可感的情感纵深维度。如果说滚导在鲨鱼王身上做的是加法,那么对小丑女哈莉·奎茵的塑造则是做减法。毋庸讳言,前作《自杀小队》和《猛禽小队》在哈莉身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让她背负了过多的女权包袱。细究下来,严肃深刻的女性表达其实并不契合哈莉·奎茵阴鸷癫狂的犯罪气质。而她身上“小丑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丑如初恋”的情感内核更与追求独立平等的女权主张格格不入。所以这次,滚导索性卸下了女权包袱,放大哈莉·奎茵的性感癫狂特质,让她承担起本该具有的“蛇蝎打女”的戏剧功能。也正因如此,她在卢纳将军尸体前含泪控诉小丑的肺腑之言,才成为全片令人难忘的情感高光时刻。原来,摘下了女权面具的哈莉,也只是个被渣男伤透了心的痴情人。第三,影片在影像风格上极尽血腥暴力与恶趣味,被爆头、被撕裂、被啃食的画面俯拾皆是,时刻挑战着观众的官能底线。然而,如果只有血肉横飞的原始暴力景观,并不足以使《X特遣队》在一众R级动作片中脱颖而出。滚导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惯常的打斗段落进行了浪漫化、创意化处理,使影片呈现出过火与喜感相交织的暴力美学风格。影片中有两个典型片段可以佐证。一是小丑女拿着标枪在敌营杀出重围。滚导配合着她的美艳外表和一袭红裙,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极具浪漫情调的视听风格——在悠扬欢快的爵士乐中,哈莉·奎茵大杀四方,标枪所及之处皆成落花。一条本该尸横遍地的血路在滚导的镜头下,变成了鸟语花香的花路,带来观影快感的同时又不会太血腥,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打斗设计,也符合小丑女给人一贯轻盈癫狂的印象。二是和平使者与弗莱格的打斗戏码,滚导创意性地制作了一个跳动的心脏被瓷片刺穿的“体内视角”镜头。与小丑女的弱化暴力不同,这个镜头是惯常杀人桥段的升级版,不仅极具视觉奇观性,更带给观众比以往剧烈百倍的观影“痛感”。02现实反讽,无处不能影片反套路与反英雄的设计,本质上是服务于滚导政治讽刺的作者意图。如果说滚导在片中努力剥离了自杀小队成员身上的隐喻符号与刻板标签,将其还原为有血有肉、能引发观众共情的个体。那么阿曼达、和平使者等反角则扁平化到几乎成为美国强权意志的传声筒。阿曼达自不必说,作为帮助美国政府处理脏活的“白手套”,她一出场便展现出自己的冷漠自私与铁腕手段。如果说一开始她在召集自杀小队时还愿意用“维护世界和平”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稍作掩盖;结尾处她不管柯多马堤斯人民死活,说出“敌国的陷落也算是促进了本国发展”这样的话,则揭示了美式政治的虚伪冷酷、唯利是图。而和平使者制服上的红蓝配色、一身腱子肉以及把“和平”“自由”常挂嘴边等行径,活脱脱是滚导镜头下的“人形美国”。他在影片中借自由民主之名,行栽赃屠戮之实的行为,也与近年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种种恶劣表现如出一辙。同时,影片毫不遮掩对美国强权政治的辛辣嘲讽和猛烈批判。血腥运动的“我认为‘自由’这东西只是你用来胡作非为的借口罢了”;自由军领袖的“典型的美国做派,肆意入侵,杀人放火”;弗莱格上校的“和平使者,真是笑话”等台词,几乎是将滚导内心的真实想法喊了出来。更遑论和平使者以救人为由进行杀戮游戏、美国政府在他国国土实施“海星计划”等情节,简直就是美国发动不义战争、大肆建立海外实验室等现实境况的戏剧搬演。直白到位的政治讽刺,是《X特遣队》的成功法宝之一,它也保持了DC超英电影一贯的锐利锋芒。其次,影片中许多关键情节都简单粗暴地以“孩子”为转折,尽管有时并不符合剧情逻辑或人物性格。卢纳将军向小丑女求婚时,上一秒二人风平浪静、花好月圆,下一秒卢纳将军就被小丑女枪杀,原因是他说要杀了孩子。公允而论,这一行为如果站在小丑女疯狂错乱的精神特质角度来看,倒也解释得通,但在剧作上并不具备足够的情节驱动力。况且作为一部全员恶人的R级电影,这一枪也实在是伟光正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如果联系到滚导因多年前在网络上发布娈童言论、被迪士尼开除等事件,这一困惑便迎刃而解。作为两部《银河护卫队》的头号功臣,却被迪士尼不留情分地抛弃。滚导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隐晦地抒发他的胸中郁结。进一步猜想,这也是他对好莱坞电影中不顾剧情需要,坚持“不能杀害孩子”这一金科玉律的嘲弄。当然从法理角度而言,滚导必须要为自己的不当言论付出代价。本文提及此事也并非为他做道德上的辩护,而是站在艺术创作层面,力图发挥影评应有的解读功能。至于滚导是否该因言获罪或是有娈童之实,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无法评判,只能交予法律和时间来定夺。03喜剧的无力与忧伤影片最大的问题,出在自杀小队与斯塔罗的对决上。尽管滚导赋予了斯塔罗膨胀的权欲,让它一边精神控制着人类,一边叫嚣着要统治这座城市。但究其本质,斯塔罗是被美国人“绑架”到地球上并用于生物武器研究的,它与自杀小队一样,都是美国霸权征服世界计划中的棋子和受害者。所谓权欲,不过是滚导为了在观众心中树立起斯塔罗的反面形象而强行为其附加上的属性。细想,斯塔罗是外星生物,它所怀念的幸福是“自由漂浮,仰望星空”。那么它在重获自由后,掌控柯多马堤斯又有何用处呢?所以,斯塔罗的动机在我看来是不成立的。再看自杀小队。作为美国社会的底层边缘人群,他们没有像超人或蝙蝠侠一样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强大的道德约束力。比起法理公义,他们更强调个体意志与自由,这也是为何在一众伟光正的超英电影中,“自杀小队”这类反英雄角色备受欢迎的原因。相比于传统英雄,他们身上的草根性和自由反叛精神对观众来说更加亲切,也更有“人味儿”。所以,血腥运动等人冒着被阿曼达爆头的生命危险逆行的举动才显得如此别扭,因为这并不符合他们的反英雄属性。而影片又没有给出他们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的充足铺垫。大战结束后,血腥运动为了保障个体自由和女儿的安全,选择替美国政府掩盖肮脏罪行的行为,让人物的拧巴更上一层楼。他们到底依旧保持着反英雄本色,还是已经蜕变为像超蝙一样的传统英雄?这既是滚导的举棋不定,也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斯塔罗动机的不成立,自杀小队人设的拧巴,以及二者身份上的“殊途同归”,都让这场本该酣畅淋漓的决斗,传递出深深的无力感。而这份无力感所透露出的,其实是《X特遣队》在喜剧外壳下浓重的悲剧底色。这场对决本质上是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狗咬狗”的游戏。两枚“棋子”在前线打得惨烈,真正的“操盘手”却远在千里之外,坐在监视器后冷眼旁观,说不定还会搞一次即兴赌博。被胁迫、被利用、被牺牲是自杀小队蝼蚁般的悲剧宿命,他们哪怕有再逆天的超能力,终究无法撼动上层阶级的利益根基。试想,就算血腥运动等人掌握了美国政府的把柄,但他们还是要回到故土,那时谁又能保证美国政府不会利用国家暴力机器再对他们实施威胁和报复呢?所以对自杀小队来说,既然飞不出这强权的“五指山”,享受当下、恣意狂欢不妨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不定期更新影评。本文版权归作者乔苹果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