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节奏无节制的暴力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8:29:12人气:0
全面突袭

视频全面突袭状态年代:2011

主演伊科·乌艾斯乔·塔斯利姆唐尼·阿兰西亚雅彦·鲁伊安更新时间:2014-08-23 20:07:21

《突袭》是由加雷斯·埃文斯执导,由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联合制作,于2012年3月23日在印尼上映。清晨特警Rama(伊科·乌艾斯IkoUwais饰)做完祷告和训练,告别还没有起床的妻子去迎接一项特殊的任务。在雅加达的贫民窟的深处,世界上最危险的杀手和黑帮集结在一个坚不可摧的房子内。到现在为止,破旧的公寓甚至被神勇的警察也视为无法接近的。在黎明前黑暗和寂静的掩护下,一组身兼重要任务…

全球每年问世的电影浩如烟海,然而能同时征服行家和普通观众的并不多。早几年的《无耻混蛋》、《大地惊雷》、《告白》等,都是能在类型片中推陈出新的精品,赢得雅俗共赏。今年才过半,但这顶桂冠俨然已经落在了《突袭》头上。《突袭》的看点,主要是密集的动作对抗,即使是从小被大剂量功夫片喂出了抗药性的中国影迷,也会被片中接二连三的动作奇观激发出久违的观影高潮。影片导演加雷斯?埃温斯承认,影片的两大源头,一个是《虎胆龙威》、《血溅十三号警署》等警匪片经典,另一个就是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功夫片。《突袭》的动作场面,无论枪战还是拳脚,都可以看出上述经典的影子。可贵的是编导大胆推陈出新,把许多拍到山穷水尽的段子翻出了创意,这才是赢得众多好评的奥妙。且把故事撇到一边,来看影片的第一场动作戏。气势汹汹的警队遭遇到的第一次挫折,居然是因为一个少年。导演用正反打特写和降低音效的办法夸张短暂的对峙,然后用慢镜头表现了少年逃跑、报警、遭射杀的过程,放大了这短短的瞬间。营造悬念的同时,强烈暗示出警队面对的将是多么可怕的敌人。这种欲擒故纵的节奏感,是现在已经被大多数商业大制作忘却了的动作片优良传统。白头副队长在门关上以后依然准确射杀少年的一幕,动作上很酷,也符合人物性格,但完全不符合此人在后面表现出来的战技水平。凸显出《突袭》全片动作戏的基调:观赏性第一、角色塑造第二、合理性第三。黑帮的反扑是影片大段动作戏的序幕,从狙击手的冷血,脱缚者的狡猾到扫射警车的肆无忌惮,极有层次地铺垫出黑帮的猖狂。为后面警匪之间无节制的暴力冲突奠定下心理基础。随后的枪戏是影片枪战段落的高潮。最为人称道的“天井枪火”一幕,先表现门缝里的阴影和黑暗中影影幢幢的敌人,渲染出警察们腹背受敌的窘境,然后慢动作加灯光效果展现出队员“错误的一枪”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犹如京剧《三岔口》一般的暗中摸索就此切换到暴风骤雨的常规枪战模式,导演用巧思给地狱般的杀戮赋予了光影的诗意,这样的段落,才不愧为“暴力美学”。“枪火”之后的冷热兵器混合对抗是影片的第一个动作高潮,比起《撕裂的地平线》等西片中过于流畅的“枪拳道”来,此处长斧、枪弹和拳脚的结合更为血腥,最后男主角用别出心裁的“冰箱煤气罐炸弹”消灭了第一波敌人,这也是片中唯一的一处爆破场面。这一段有一个镜头随警察跳到下层的跟拍,是动作片中少见的设计。38分钟左右的楼道混战把《突袭》带到了中国观众熟悉的冷兵器对抗模式。男主角伊科?艾乌斯展示了印尼武术“潘截赛拉”中的匕首和短棍技巧,重点攻击打手们的咽喉和关节。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最震撼的应该是各种匕首戳中人体的效果,自从北野武版《座头市》创造性地将电脑血浆引入动作场面之后,向来用剪辑、借位和挤血包表现的“中刀”终于可以在一个镜头内实现了,韩片《大叔》最后的打斗就是最新的例子。当然,《突袭》由于拥有身手一流的动作演员,效果更为真实可信。各种匕首戳、划、剖的动作看来令人触目惊心。反派打手在电梯里突然刺杀同伴一场,刀尖在金属板上画出细痕,也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神来之笔。50分钟左右,男主角遭遇小头目的打斗充满了各种小花招,这一段至少有两个场面用到了假人,一个是男主角将白衣喽罗从天井丢下,折断腰肢而死,另一个是他勾住红衣喽罗的后颈将其拖倒,木茬插中咽喉而死的镜头,因为太逼真,第一次看到的观众免不了倒吸一口冷气。“有趣”的是,红衣喽罗冲出天井时影片还不忘拉近镜头,给了他一个特写,表现他看到同伙惨死时的不祥预感,前后照应得很好。男主角终结小头目的“大招”是抱头击打其后颈,也是潘截赛拉中的杀招。正义力量的真正对手直到一小时左右才浮出水面,原来是保镖“疯狗”。在与队长单打独斗的一场戏中,由武术高手亚延饰演的这个反派展现了潘截赛拉的鲜明特色。除了重视肘击、膝顶等东南亚武术技巧之外,印尼武术同样重视对付这些技巧的“截线”技术,讲究贴身制住对手的大臂,讲究击打对手的关节,使敌人丧失攻击能力。在毒品工厂中的打戏把重点放在器物的应用上,用折凳打、撞墙、撞桌。最漂亮的是匕首对抗,其格斗原理与空手差不多,只是伤害更大。《突袭》并未象《拳霸》那样标榜“无威亚”,但看起来确实没有吊,一干龙套真打真摔,值得敬佩。最后两兄弟与疯狗的决斗,导演一样先做足气氛,长长的一串沉默的动作之后,观众才明白疯狗的真正意图,自信而冷酷的高手最能激发起观众的热血,这是属于动作片特有的情调。以电影技巧而言,决斗一场用得最少,环境也最简单,以凸显出三位动作演员的真材实料。三人打斗场面需要很高的技巧来配合,也最容易出奇出趣,成龙的电影中有众多三人场面即是明证。这场戏的动作设计和完成效果都堪称一流。普通观众评价《突袭》往往会用到“真实”一词,殊不知真实的打斗其实一点都不好看,《突袭》的“真”和其他动作经典一样,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充满了大量华丽的回旋和繁复的攻防回合,只是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这场戏中,疯狗足不沾地,单凭腰肢摆动的力量将人甩出,就是银幕上从未见过的动作。为了求“真”,影片还特地加入了一些“动作失误”,例如疯狗起跳未遂被拖回地面,以及前面楼道缠斗时的一些类似细节,都可以看出主创的心思。《突袭》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男主角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非要推对手一起坠楼,例如最后用日光灯管划开疯狗的脖子等等,都夸张有余,可信不足。但它呈现出了印尼武术的魅力,复兴了老动作片讲究节奏和营造气氛的传统,在动作片的词汇表上添加了一些新元素、新拍法,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成就。称其为“年度动作片最佳”当不为过。风间隼2012年8月16日刊于《南都娱乐》8月22日(2012年第33期)http://www.smweekly.com/appraise/201208/30967.aspx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