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大太监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2 00:29:20人气:0
大太监国语

视频大太监国语状态:33集全年代:2012

主演黎耀祥米雪黄浩然梁竞徽更新时间:2020-08-06 21:32:18

李莲英(黎耀祥饰)与安德海(曹永廉饰)同被前朝老太监刘多生(钟景辉饰)收为徒弟。数年后,李莲英只是景仁宫中侍奉待罪妃子婉太嫔(李诗韵饰)的一名小太监,而安德海却为西宫太后慈禧(米雪饰)身边的红人。御药房太监姚双喜(黄浩然饰)因出宫探母一事得罪总管太监陈福(岳华饰)的舅甥彭三顺(陈国邦饰),险些丧命。幸被李莲英所救,两人结为挚友。太监彭三顺睚眦必报,此后处处为…

之前看到三十集,在极端之愤怒与不可理解之下写了一篇影评,仅仅是因为不写出来根本没有追完的动力。后来看了某些兄弟的大作,说最后几集还是充满精华的,于是充满期待看下去,结果.....逼得自己又升起一腔怒火.....有些兄弟说,这部剧就是标准的港剧,就是一种充斥着小家庭氛围扩展不开的流俗之作。其实港剧也不乏精品。谁说TVB就拍不好宫斗戏?之前的《金枝欲孽》红透半边天,应该不是大家都分不清东南西北纯捧着玩吧。其中的尔虞我诈,确实是牵动人心,之后的《溏心风暴》系列看起来是将金枝搬到了现代的香港,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故事不能与每个时代的基本气氛相合,仅仅靠演员的演技好或是编剧的“家庭思维”考虑到位应该是不能做到的吧。我同意某些兄弟的观点,就是TVB,一个小小岛上的公司不能拍出宏大的气质,这也就是TVB永远都是在几个小人物的斗争中展开剧情,所以剧情雷同,对白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正是内地剧所不及的地方。内地剧固然有大的气魄,但那也只限于几部出自于好导演、好演员、大制作、大宣传的作品。绝大多数作品都不能称作是鸡肋,人家鸡肋至少还弃之可惜,现在的相当数量的国产剧属于直接弃,无悬念的状态。港剧相比之下就像学习中上等的学生,虽然少见一百分,但是每次考试总能在七八十分左右。但是对于这部《大太监》,也许在抛弃史实也就是忘记在慈禧执政的半个世纪里都干了哪些操蛋事、忘记慈安太后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到迂腐的老太后的事实下、忘记坊间已经流传一百多年李莲英如何欺上瞒下、在宫中为所欲为的故事后,可能是一部情感斗争或是故事情节做的不错的片子,但是在考虑了上述导演想让人们忘记,可是我(相信也包括大部分知道哪怕一点史实的观众)却总是很难把隋炀帝当成明君的情感之后,就实在难以让导演精心准备的“献礼”在我心中留下什么完美的形象了。不是不能洗白,历史上洗白的事情不胜枚举;不是不能编写,增添历史空白的作家从来就经常见到。但是,洗白不能为了去“洗”而故意扭曲事实上已经存在的根本事实;同样,编写故事也并不是去编已经被大家认可的历史情节,而是要在历史的空白处大大着眼。历史上洗白的事例很多,像李世民,杀兄弟、逼父退位,这点是任何人不能也不敢去否认的;或者是雍正接班,九王夺嫡,争得你死我活,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李世民接班以前,兄弟相处如何呀?康熙暴卒的那天晚上情况究竟怎么样?这却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所以力图洗白的人会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以前,兄弟要害他,父亲不容他(反正李渊在历史上就是个耳软心活的无能之辈,听信谗言也像他能做出的事),不杀兄弟自己就得死,虽然有诡辩之嫌,但是感觉上也说得过去。而雍正呢,即位后特意颁发《大义觉迷录》,就是要说明自己在康熙暴毙那天晚上没有进过什么有毒的参汤,来给自己洗白,纵然仇清之人为了政治目的硬要说雍正混蛋,但这叫做公说公有理,愿意信哪边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编的故事一定要选择大家所不知或者不置可否的部分(有些部分,就像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早已被大家认可,那么虽然历史上诸葛亮过江只干过一件舌战,还不是舌战“群儒”,但是就没有人还敢拿过江之事说事,哪怕是事实也很少人提,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因为老百姓已经认可了,纵然你编的再精彩也没人买账),比如说杨过在钓鱼城弹指神功击死大汗蒙哥,历史上蒙哥确实死于四川钓鱼城,也确实不能确定死因为何,金庸这么说正好钻历史的空子。或是传说朱允炆靖难之变后出家为僧逃避追捕,反正当时只是在宫中发现了一具穿龙袍的烧焦的尸体,当时又没有DNA,谁知道是不是,所以你说不是也没什么不可以。就算是《大太监》里采信的同治患花柳,也是民间传言,正史上记录的是皇上有天花,反正花柳和天花病状相似,且都是病势甚急,来势汹汹,这么说也是无可厚非(其实,那时每天、每个时辰都会有人跟着皇上写起居注,皇帝哪怕咳嗽几声,御医所开方子都要记入脉案,皇帝是绝无可能流连八大胡同而正史无载的)。可是这部《大太监》,奉献给历史盲到连大名鼎鼎的慈禧都不知道的宾朋,或者是极有忍耐力,有“别人打你左脸,你就把右脸伸过去”涵养的有德之人的片子,本人不敢自比圣贤,实在无忍受之胸怀,必得一吐为快。如上所述,导演为什么要动历史上已经有定论的东西?须知越是名人,故事越不好改,更何况是影响近代格局走向独揽朝纲的慈禧西太后!当然,不是无人“敢动”这些名人,早已蜚声宇内的《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就拍得很好,但是导演在大局上也只是顺应百姓的认知,所做的不是力图把这些已经在多少代人心中扎根的形象改变,而是在摄像机的帮助下再现历史,就像可称为港剧改编/历史剧中最好的《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让观者随着镜头回到几百上千年前,共同感受秦皇汉武指点江山时候的浩然大气。翻回头来,放掉细枝末节,但说历史上的这几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慈禧,祸国殃民的妖后,把持朝政却又没有武则天雄踞天下的能力,反对改革,不遗余力,架空同治,囚禁光绪,对内,奢侈无度,移海军军费修造颐和园,对外,与洋人屡战屡败,最后竟然口吐: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之言;慈安,有名的善心仁德之后,唯智谋不足,只得让权于慈禧,身体康健,却在与慈禧茶话后突然暴毙,市井坊间皆传是慈禧糕点中下药,被鸩致死,当时满城空巷,万人痛惜;李莲英,虽无恶行,但面目可憎,追随慈禧数十年,乃于安德海伏诛之后成为慈禧第一心腹,执掌大内数十年,唯慈禧马首是瞻,善随主愿,恶亦为之,乃空壳鹰犬之样板;安德海,最初追随慈禧,骄狂不逊,在宫中颐指气使,在外更加不可一世,竟敢不领诏命私自出宫,远赴山东还敢打出“奉太后懿旨”的招牌,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杀,弃尸于市,慈禧憎其万分,唯因百官同保,怕激众怒,方才不究;至于其他猫三狗四,倩蓉、三顺、陈拂等等,有历史原型也好,没有也罢,反正无关痛痒,任导演去发挥。结果上面各位“同志”,白者皆着一身脏水:身体康健、一心向佛的慈安太后变成了恶疾索命、奸邪歹毒其很其绝堪比贾南风(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司马衷的皇后,又矮又丑,誓要弄死宫中一切长得比自己漂亮的女性,还干预政事,终引致八王之乱,绵延十六年,最终耗尽西晋国力,为戎狄所灭)的顶级毒妇;一心为国、首开洋务运动先河却因慈禧干政中途被贬的贤王“鬼子六”,变成了只知问后宫是非、没事就知道拿着个诏书吆五喝六的庸吏(话说这咸丰的诏书怎么会在一个老太监手上?本来正史上就没有这份诏书,就算是有,民间说法也应该在慈安手里,难道连这导演也要动?)黑者全被洗白:祸国殃民只知贪权乱政的慈禧变成了一心为国、忠心保清的善心“刘三好”,垂帘听政是因为皇帝无能,选侄为帝也是因为选别人会惑乱国政;随主为奴、无分好坏的李莲英变成了圣心仁德大菩萨,成为了处理一切宫内纠纷的“民警叔叔”,最后毒杀皇帝也要解释成“公理”(毒杀皇帝,我靠,想什么呢?明朝杨金英妄图缢杀万历,结果宫内宫女几乎为之一空,万历怕人再度暗杀,一宿三寝,惶惶不可终日),囚死无职无权的皇太后(阿鲁特氏,被囚以后,不久就死了)也能说成正义;权势熏天,万众皆憎的恶阉安德海变成了大仁大义,为报慈禧恩待而甘愿效死有当年聂政之勇的壮士(聂政身为《史记》《刺客列传》中四大刺客之一,别人顾他杀人,他杀人之后为了不连累其姐,剖腹割面lt;这应该是历史有史以来剖腹第一人gt;,后官府悬尸弃市,其姐抱尸恸哭,自刎殉弟)。你编剧一不遵循历史人物的正统面目,非要觉得标新立异才能显示“巡礼片”的风采;二不选择历史的模糊处作下笔更改之处,反而是在已经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为“正史”的部分(虽然不一定都是正史)一气乱翻,你这样做,就算演员演技再出众,能力再超群,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给世界第一等的大厨一堆发霉的食材,还能期望他能做出什么上等的饭菜吗?不是TVB的作品质素降低,也不是曾经编写出无数好剧的诸位编剧们突然智障。这就像让一个小孩子穿起只有成人才能穿的宽袍大袖一样,就算是金丝绘制,雕凤穿花也会让人看起来衣不称身,最多能拿到马戏团博大家一笑。TVB不是不能拍好剧,但诺达的历史底蕴绝不是换一个场景或是多用一些油漆粉刷就能够骤然间培养起来的,与其硬要只能应付家庭伦理剧的“小孩子”(毋庸多言,TVB的家庭伦理剧绝对是大陆望尘莫及的)穿起戎装重铠,还不如回归自然,好好的在自己的舞台上走一出“童装秀”,一定会像当年的秀兰.邓波儿一样成为万众瞩目、实至名归的焦点。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