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影评】全球风暴:名副其实的年度灾难级电影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20:09:19人气:0
全球风暴

视频全球风暴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吉姆·斯特吉斯艾比·考尼什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更新时间:2023-12-28 14:44:52

故事设定在未来世界,人类已经拥有了通过卫星来操控天气的科技,从此极端天气成为历史。然而,数颗卫星却突现出现故障,原本应该保护地球的卫星系统开始攻击地球,一场席卷整个世界、摧毁一切的灭世浩劫从天而降。杰拉德·巴特勒在电影里饰演一位名叫杰克的科学家,吉姆·斯特吉斯则饰演他的弟弟麦克斯,两人要争分夺秒,在地球被毁灭殆尽之前修复气象卫星。兄弟俩一个在天上操控卫星,一…

如果你对美国社会的流行阴谋论有所了解的话,那么你很容易发现《全球风暴》和以往的灾难大片之流有何区别:人类和人类科技,在与自然环境的对抗中,成为了灾难性后果的诱发者,而非解决方案。而其中的核心关键词,“政府操纵天气”和“全球变暖造假”,也首次取代了传统的以人为本:人性在故事中的地位,远不如阴谋论要高。这在自由派主导的好莱坞,在主流的商业大制作电影之中,即便不是首次,也屈指可数了。灾难电影发展至今,尤其是在摧枯拉朽的破坏狂人罗兰·艾默里奇影响下,已经成功影响了一大批对视觉效果有着格外爱好的观影群体,并且也已经拉偏了时下商业电影的创作方向。但反过来讲,如果视觉效果就能只手遮天决定了灾难电影的品格,那就断然是对电影本身有什么误会了。此类谬论就和上述那些流传甚广的阴谋论一样,之所以得以生存和传播,得益于基础逻辑教育的缺失:毕竟充要条件五迷三道,论点议题无根无据,也丝毫不影响信口雌黄张口就来——经不起推敲不打紧,毕竟当搅屎棍的门槛,比起学点知识要低多了。科学方法和大众社会的割裂由来已久,但大众社会从来都没有脱离过科学方法。比如《全球风暴》。早在上映之前,我们就已经见识到了一部“灾难级”电影的诸多前兆:公映日期的一拖再拖,大量的后期补拍,甚至是某些角色的完全抹消和新角色的引入。与过去一段时间里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相比,《全球风暴》在制作上的混乱程度竟然还要更高一些。而最终的结果也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和《后天》《2012》甚至是《末日崩塌》这些前辈比起来,除了砸了重金的CG特效,《全球风暴》要显得格外愚蠢和无聊。著名阴谋论爱好者,艾默里奇的多年合作伙伴迪安·德夫林在经历了《独立日2》的惨败后亲自出马,从编剧/制片摇身一变亲自执导,拉来了杰瑞·布鲁克海默和Skydance垫背,奉上了这样一部视效非常壮观,但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灾难电影。一方面,影片极度谄媚时政,暗示全球变暖与碳排放并没有什么卵关系,是可以通过近未来科技轻易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目标受众对这方面知之甚少,设计了十数种不同的视觉效果,来展示科学和逻辑上根本不会出现的极端天气破坏家园的景象,潜移默化地将科学界的努力推到了普罗大众的对立面,而将持有高度保守姿态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角放在了“大破阴谋论”的道德制高点。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迪安·德夫林再一次旗帜鲜明地以娱乐为借口,策划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剧情,而真正的动机,则是尽可能多地在大银幕上展现CG的破坏性(而这一目的甚至也没有实现)。换言之,只有真正的灾难艺术家们,才能打造真正的灾难电影。《全球风暴》等了一年多,终于等来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个时间点,但电影本身却与《后天》大相径庭,没有任何讨论和引起讨论气候问题的意愿。当然,我们也不希望看到一部商业大制作有着《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影响力和思想觉悟,但迪安·德夫林对基础科学问题刻意边缘化的处理(名为“风暴”,却连一场货真价实的风暴都没有),让电影丧失了最基本的可信度,沦为了杰拉德·巴特勒的个人秀场。作为对比,著名的科技惊悚小说作家,几乎在迈克尔·克莱顿的所有小说中,在表达对科技本身的担忧的同时,他并没有对科技本身和纯粹的科技从业者表示出不尊重,最终反思的对象则始终是人类本身。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有着坚实科学基础的同时,展现出了特别的人文魅力。而在《全球风暴》里,迪安·德夫林联合创作的剧本非但没有对早前成功范本加以解构,反而一头扎进污浊一片的阴谋论里,以最新CG加以包装,就和《独立日2》一样,显得过时且不自知。或许有一天,我们能见到好莱坞的编剧们会好好讲述一个科学让世界更美好的故事(比如一个更加斯皮尔伯格的《明日世界》),但这显然离着现在的好莱坞电影还很远。在迪安·德夫林的职业生涯中,他大多是以编剧身份参与罗兰·艾默里奇的电影长片,这也解释了《全球风暴》和多数罗兰·艾默里奇电影在气质上的一脉相承。尽管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中,经常缺席足以令人信服的角色,但他主要依靠演员的自然魅力对剧本中的明显短板加以弥补。而2017年的《独立日2》和《全球风暴》,在演员人选上是无法和20年前等量齐观的,由此也让CG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效果大打折扣,剧情和设定上的漏洞也就显得格外刺眼——为什么病毒甫一去掉,天气异常也就突然烟消云散了?即便你的目标观众并不真的关心科学,但连基本逻辑都讲不通的时候,那就实在是太过于自我放纵了。《全球风暴》本应该和片名一样,让风暴成为电影的核心与焦点(比如《后天》),而不是杰拉德·巴特勒一本正经的硬汉脸。在这种类型片中,任何不是大规模破坏性的镜头,都是浪费胶片。缺乏想象和倍显抠门的大场面镜头,粗劣感十足的CG特效,B级的美术设计,完全走样的故事情节和二线演员,《全球风暴》的1.2亿美元投资可以说是故意往水里扔。精心设计的情节(甚至还有更多补拍的支线情节)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以动作电影的标准来看,也显得分外愚蠢,而反派已经明显到一看海报上的演员表就知道的程度。并不是所有努力都可以用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来简单衡量的,《全球风暴》和过去每一部失败电影的背后,都必然有着无数人的辛劳,但当初始方向就是个错误的时候,任何后续努力都不值得惋惜。简言之,南辕北辙尔。本文版权归作者CydenyLau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