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啊杰作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21:04:59人气:0
《自由的幻影》是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Bunuel)倒数第二部电影,为晚年叙事实验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幽灵”(fantôme)出自《共产主义宣言》的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说是向马克思致敬的作品。片头打出的字幕说,此片取材于居斯塔夫·贝克(GustavoA.Becquer)的一个小故事。只是我不太清楚他的哪个故事,所以无从了解。这部电影的叙事的确够实验性的,几个小故事一一演化过去,象火炬接力一样,上一个传给下一个,然后继续传下去。剧本是和让-克劳德·卡瑞尔(Jean-ClaudeCarrière)一起写的。布努埃尔谦虚地说他没有汹涌的才思,我不能想像一个缺乏才思的人能写出导出如此天马行空的电影。有点象意识流那样跳跃和随兴,他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平行叙事方法。在这里他已经不满足于穿插于正常叙事中的幻想场景,而干脆把真实和虚幻糅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荒诞不经的超现实主义气氛来。本片的引子由哥雅的名画《1808年5月3日(起义者被枪杀)》开始,背景是拿破仑军队占领西班牙期间,士兵们如画中一般执行死刑,西班牙人高喊“自由滚蛋”。当拿破仑和先进的法国把“自由”强加给周遭的国家和人民,这个自由无非是一个“幻影”,因此可以理解被占领的人民要求“自由滚蛋”的心情。片中的小故事逐一回应了这个主题。正片从一个保姆朗读故事的声音中开始,巧妙地从拿破仑军队在教堂里胡作非为的场景切换到现代和现实来。演保姆的那个演员在很多布努埃尔的电影里出现,总是蠢笨如牛,滑稽可笑。布努埃尔总找得到一些怪怪的,又极其恰当的人演他的角色,修道士,变态狂,教授等等,让人拍案叫绝,一看他们的脸,观众自己就可以开始想像故事了。一个看上去变态的男子神神秘秘地给女孩子一些照片,从父母后来发现照片时的表情看,观众很自然地以为是淫秽图片。导演耍了观众,只是些风景名胜照片而已,父母痛心疾首地称之为恶心邪恶等等,无非是凯旋门圣心教堂。这个小手段很象一些笑话,暗示别人往歪处想,然后一脸无辜地告诉你,其实很纯洁,是你自己阴暗的心理在作祟。这是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男人有着失眠的困扰。晚上10点半,他躺下,翻了个身,一看时间已过1点,一只公鸡走进来,2点了,一个黑衣妇人举着蜡烛拿着怀表从黑暗中现身,3点,邮差骑着自行车到他床头,丢了封信给他,又跳到4点,一只鸵鸟颤巍巍从一个门进来,穿过卧室又在另一扇门里消失。这些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荒诞画面,我们可以在其他心理分析的影片和超现实绘画中找到影子。男人把梦中收到的信给医生看,虽然观众很好奇,但导演并不交代信的内容,而是直接过渡到护士的第二个故事里去了。也许只是导演一时的胆大妄为兴之所至,却真的给以后的评论家和观众设了种种猜测的陷阱。乡村的客栈里上演了好几出戏。先是旁观地从楼道的角度,拍了住客们小蜜蜂似的进进出出各忙各事。然后几个修道士不请自来地到已穿着半透明睡衣的护士的房间里祈祷,一转眼几个人打起牌来,抽烟喝酒,胳膊搭在护士肩上,不成体统。一个白发老妪和年轻的侄子跑到这个远离家庭鸟不生蛋的地方偷情乱伦。继而这些人被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邀入他的房间,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和女助手变装表演了一出受虐的闹剧,原来他有喜欢暴露的受虐癖。客店常常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因为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圈子,萍水相逢的客人们只是些不相干的人,一切越轨的秘密丑行就有了自由活动的天地。镜头像只偷窥的眼睛,把资产阶级和僧侣的另一面暴露无遗。第二天早上,搭护士顺风车的教授把接力棒接了过去。给一群不听话的宪兵讲法制和颠覆社会习俗的课时,他举了一个例子。他曾应邀到一个朋友家吃饭。一个新派的资产阶级家庭,装饰现代,最令人惊奇的是餐桌边的椅子竟是马桶,每个人脱了裤子坐在上面。解决完后教授起身“如厕”,厕所里反而是吃饭的地方,而且真的跟上厕所一样私密,别人敲门,里面说“有人了”,门外人就赶紧道歉走开。荒诞而滑稽。让我想到一些当代艺术,极尽自由之能事,拿什么都奉为艺术,完全把传统美丑的观念颠覆了。抛开玄虚的那一套理论,其实什么都没有,还把不附和不苟同的人当傻子。最后离开教室的两个宪兵在路上逮了个超速的,引出又一个极其荒谬的故事。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男人回到家,并没跟妻子说什么。忽然被告知女儿在幼儿园里离奇失踪。赶到学校,女儿就在教室里,但他们视而不见,还教育孩子不要插嘴,接着到警局报案。警察很重视,明明小女孩就在面前,还煞有其事地调查。一边登记失踪人员特征,一边观察小女孩的样貌,还自作聪明地说“她应该是未婚”。教条得过头的办事手续已经是“超现实”的了,因为这里被戏剧化处理了,显得很滑稽,但在日常生活中,睁眼说瞎话的其实比比皆是。一个诗人在蒙巴那斯大楼顶上用长枪射击路人,漫无目的,不同场所里的人以不同动作倒地。被捕后被判死刑,他跟没事人一样和周围的人握手,然后径直走了出去,女人们还找他要签名,俨然成了明星。警察局长找到了失踪的女儿,给父母正念着一封信,秘书暗示他时间到了,吊胃口的信又没念完,就匆匆走了。而他所谓重要的约会无非是酒吧里的牌局。等牌搭子时,向一个美女讲了死去的妹妹的故事。一个炎热无比的夏天,他妹妹在房间里全身赤裸地弹奏钢琴,画面很肉感很暧昧。正说着,死了的妹妹突然打电话到酒吧里要见他。晚上去撬墓,发现妹妹的长发洒在钉死着的棺材外面。他被看墓人抓到警局里,他的位置已换了别人。两人用官场上的口气一本正经地聊部署在动物园周围的警力,好像是有关镇压动物。接下来就到了影片结束的部分,动物园里百兽乱鸣,警察紧张待命,而背景的声音又回到了最初引子里的那声“自由滚蛋”和枪声大作,画面最后,一只鸵鸟瞪着两只大眼睛左顾右盼,直到渐渐模糊。人?动物?自由?暴动?这里面说不清的关系,布努埃尔已经把要素巧妙地点了出来,在观众的心里自然地连成了一条线。他说的故事都是匪夷所思的,让人为荒诞的情景笑破肚皮,但这些不是无谓的卖弄和噱头,里面的嘲讽是那样的鲜明,观念是那样的激烈,批判是那样的有力,足以使观众从单纯的愉悦中体会出深刻的思想,越嚼越有味道,这样的电影不是大师杰作又是什么?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