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需要“StandingMan”——斯皮尔伯格amp;汉克斯新片《间谍之桥》漫谈

来源:星辰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20:56:00人气:0
每个国家都需要“StandingMan”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主旋律,而美国这面主旋律的大旗,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斯克携手挥舞再合适不过,从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开始,让世人看到了什么是美国精神。其中被拯救的不只是一个大兵,而是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对一位母亲的承诺。其过程是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每一个普通家庭的责任无限放大。2015年斯皮尔伯格导演,带着这部《间谍之桥》重磅回归,老搭档汤姆.汉克斯主演,科恩兄弟联合编剧。这一部冷战题材的影片,不再是战争下的正义是非,而是战争过后,真正艰难的部分——对宪法的恪守。这一主题,至今不老,并且长久不衰,因为它是美国立国之本的主旋律。导演斯皮尔伯格说,第一次看到这个真实事件时,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电影。1957年一位知名商业保险业务律师Donovan,接收了政府给予的,帮助一位苏联间谍辩护的工作,没想到他出色的完成了工作,还避免了这位苏联间谍被送上电椅,而是判了30年徒刑。不久,1960年,美军新型侦察机执行秘密任务时被苏军击落,Donovan律师又成为了交换人质的谈判人,被卷入了冷战风暴的中心。转眼1962年,美国和苏联在位于东德的格利尼克大桥,与苏联被俘间谍RudolfAbel交换的,不仅是美军侦察机驾驶员GaryPowers,还有德方扣押的美国留学生FredericPryor。影片虽然名为《间谍之桥》,但是并不是一部谍战片,其内容更偏向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人物传记片。而这样影片名称,则更是摆明了立场,故事强调的是事件本身,而不是刻意去塑造一个英雄人物。这个人物角色之所以伟大,之所以可以一个人,笔挺地站立在那座孤冷的大桥上,面对无声的战场,他不是一个人,不只是一名律师,他代表着美国的宪法,代表着尊重人权的美国精神。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他的做人原则。冷战期间,看似没有战火,但是依然是苏美两国的军备大战,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在这样的前提下,两国的特务机构,必然是不责手段的侵略,监察,抢夺一切资源和技术。与之相比,这位英国后裔的律师Donovan,在战后开始经营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凭借自己的本事,在业界名声在外,用法律来维持国家系统和社会的运转。特务机构和法律体制,就像阴阳的两级,明暗的对立,一定是共存的,并且相互影响。这样此消彼长的关系,就像《一代宗师》里大师哥说的,面子做错一件事,里子就得背地里去几个杀人。而这部影片里的故事,就好比,里子出了差错,面子就得去拼命的四处斡旋求全。而为了避免让这个坚守法律的正义代表,显得过于的说教和标签化,影片在剧情设计和人物对白中,都下足了功夫。(由于是真实历史事件,无碍于是否剧透,以下内容略有提及)  首先,剧情线的双线合璧。汤姆.汉斯克饰演的律师Donovan,是业界的翘楚,是法律的捍卫者,更是国家的标杆式人物形象,但是,他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父亲。这才是让一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立足点的,最核心的部分。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才是一切人性的根本出发点。所以影片从开篇,Donovan接受了为苏联间谍Abel辩护的工作,他就面临如何与家人交待的问题。而辩护的过程,结果的承担,他都是与家人站在一起,试图在自我原则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而当Donovan完成了秘密的交换人质,在心力交瘁的任务过后,令他最终露出微笑的,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即便被妻子抱怨买错了特产,被忙着看电视的孩子们忽略,但是他是踏实的,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去睡一个安稳觉。影片几乎用了四分之一的笔墨来描绘律师Donovan的家庭关系,从始至终,一以贯之。为此,影片中Donovan回家的第一顿晚餐,颇为重要,而导演和编剧的用心也是处处彰显。镜头里夫妻的为了是否接受案子的不同立场而各执一词,大女儿被人爽约的臭脸,小儿子对做家务的怨怼,小女儿抢着偷吃被妈妈斥责的不甘。在一张餐桌前,一家五口围坐,一切发生的杂而不乱,在有限的镜头角度里,自然的上演。最终,都结果在事务所助手,抱着成落的资料来找Donovan加班,揭晓了大女儿被爽约的罪魁祸首,还说露了Donovan已经接受案子的事实。场景结束在,尴尬的Donovan赶紧闭眼低头,开始饭前祷告,妻子只能不情愿的配合,不再多言。这一连串的镜头和对白,把人物和家庭关系交代的及其丰富生动,令人一下子就对这个大家庭充满亲近感,真实的无以复加,每个人物的个性都是自然流露,毫不做作,整体节奏明快幽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家庭,才是真正融洽的家庭气氛。正是这样的家庭感和父亲的角色,让Donovan才真正代表了千万个美国的家庭支撑,才让他作为坚守美国宪法的国家支柱,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不是空洞的主义者或理论家。他做的一切,是职业道德,更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为了避免战争。反过来说,拯救了别的国家的间谍,也相当于挽救了自己国家的间谍,也挽回了国家的危机,也就等同于解救了千万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这是斯皮尔伯格导演擅长的,也是他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以小见大。其次,演讲词之外的黑色幽默。律师Donovan这样的角色,少不了,对宪法、对人权的维护,而他的言词中,必然会有美国精神的弘扬。如何中和这样的主旋律感,影片让律师Donovan在工作场合之外的私下里,也就是家里和非工作场合,都有着一份特殊的职业幽默——“不饶人的舌头”。影片中从律师Donovan第一次在监狱了见到苏联间谍Abel开始,他就是严肃的开场,到与主审法官的争执,最后到最高法院的陈述。是一级一级递进式的美国式法律与人权主义宣讲。律师只为辩护人工作,不受国家和任何特务部门影响和胁迫。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辩护,组成美国的是这个国家的宪法。向敌人证明我们的原则,就是在强调我们是谁。这样的句子,Donovan总是会在适当的场合丢出来,点到为止,令人内心被重重一击。正如预告片里,主审法官强调的,这是文明的战争。而Donovan除了在律师角度的言之凿凿之外,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法律条例和行业规则来“强词夺理”,影片开篇人物的交代,就从他与另一位律师的辩论开始。生生把他一名车祸撞了五个人的客户,用一件事的解决方式,解决了五件事的后果,让对方律师无计可施。而这也预示着,能把五件事说成一件事的律师Donovan,也能把一件事变成两件事,最终用一名苏联人质,换回两名被扣押的美国人。因为他就是这么的尖锐,总能切重要害,不留余地,还不丢面子。面对苏联人的谈判,他会吐槽说,关于人质交换,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国家的名字真的是太长了。而面对德国政府的官员,他也能淡定的说出,能不能为了节省时间,把苏联的名字简称一下。最后还不顾CIA人员的警告,跑去希尔顿点了两份早餐给自己压惊。影片中会讲幽默论调的,除了律师Donovan,还有一位就是苏联的间谍Abel了。不同的是,Abel只有一句冷幽默台词:“这样有帮助吗?”,分别在Donovan两次问他,有没有担心自己会被判死刑的严重后果时,和最后人质交换,询问他回到苏联人的手里,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时,Abel的态度永远都是,“担心有用吗?”的态度,即调侃,又犀利。作为一个间谍情报人员,这样的担心,从一开始就不必寻在了。而两人的友谊,看起来有些不可意思,一位美国律师真的会跟他的辩护人,也就是一位苏联间谍,产生相互尊重的友谊么?首先,影片将Abel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十分到位,一位轻描淡写生死,不惧怕,不退让的情报工作者。面对毫无瓜葛的Donovan,从不质问他间谍的工作,不批判他的道德立场,只是极力的帮助他争取权益。当Donovan的面露难色时,他说,Donovan令他想起一位故人,一位“StandingMan”,一位人们对他越是强硬,他越是反抗,坚定自己立场的人。两他们二人之间,在共同面对举国的压力之下,由于各自坚守自己的原则,而渐渐产生了相互敬佩的好感。其次,关于影片的处理方式。这部影片为了不令观众乏味,反而刻意没有去运用过多的长镜头,让影片像史诗巨片一样渲染情绪,毕竟观众已经不在买单那样老套的煽情桥段。故事依托冷战背景,又充满辩论谈判的重头戏,如何让影片不沉闷,其中运用了数个精巧的剪辑,令节奏变换得恰到好处。关于剧情巧妙的切换。第一次剧情转换,是在间谍Abel被抓,律师Donovan接受辩护,两人在监狱里首次交谈,达成一致后,Abel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你们国家,现在一定也有人,在苏联做着跟我同样的事情。此时镜头右侧的Abel特写暗淡下去,镜头左侧,逐渐出现了美国飞行员GaryPowers的特写。第二次当影片在交代这些飞行员出任务时需要的用到物品时,镜头转向的,却是Abel在美国被查收的所有物品。第三次当美国飞行员GaryPowers被捕,遭到审问不能睡觉时,迷离中传来叫醒声后,镜头里醒来的,却是在美国监狱里安睡的苏联间谍Abel。第四次当影片进行到第二轮法庭宣判时,一声“全体起立”后,下一个镜头里出现的却是小学里的孩子们,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看着美国国旗,手举胸前,一起念着宣言。诸如此类的处理,让影片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个令观众们想象不到的场景插入进来,跳跃性的叙事,却衔接的极为恰当,令人保持新鲜感。关于剧情巧妙的对账。当律师Donovan开始为间谍Abel辩护后,消息印满了报纸新闻,令地铁里看报的人,都对他纷纷投去质疑的目光。而影评结尾,他交换人质的事迹,也被刊登了出来,人们又对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到了柏林之后,Donovan在希尔顿没有吃上的双份早餐,结果急忙赶到德国官员办公室,正赶上这里的早餐收桌子,两顿一顿都没有赶上,着实悲催。以及最后,他在西柏林的地铁上目睹的,夜晚从东柏林出逃翻墙的人们被射杀,和他回到纽约布鲁克林,在地铁上看到孩子们自由的翻阅栅栏,陷入深深的沉思。这样的前后对比,让影片显得更加工整,一切都有因有果,连贯顺畅。用幽默代替说教,用对比带来了反思。最后,关于两个人物的塑造。苏联间谍Abel的塑造在前,一个人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的开场,镜子里的自己,画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无不从不同侧面角度,展示了人物的复杂性。一个沉稳,耐心,慢慢悠悠的情报工作者,映入眼帘。与之相比,CIA探员显得笨拙无力,这是美国人对自己牛气哄哄的情报部门的放下。影片中对CIA的形象,多次是讽刺的,他们以利益为先,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无视法律,忽略人命,无论是苏联间谍的命,还是美国大学生的命,没有利益和情报的生命,就是不值钱的命。而Abel面对这一切的坦然,令人敬佩。律师Donovan的形象塑造在后,一个人面对两个人国家,甚至三个国家的强权践踏,本国的不支持,德国的不合作,苏联的不让步,都令他承受的重压无以复加。但是直到最后,他都坚持着,用一个人,换取两个人质的任务初衷。不管看起来是不是合理,他的任务就是,让事情说得通,并让事情发生。影片最后,两国的人员都各自离开,走向大桥的两端,探照灯熄灭,所有人散场。Donovan独自站立在大桥上的背影,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像个美国首字母开头的大写A一样,稳稳而立。镜头转向正面,从脚下摇到肩上,给了Donovan一个自下而上的正面特写,令人们终于有机会,默默的正视这个人,这个避免了战争,挽救了三个生命的律师。最后镜头拉到远景,交错的钢架大桥的缝隙里,镜头左下处,Donovan依然站在那里,在这样复杂的背景和历史阶段里,他是渺小的,但是却是最坚实的那块基石,最核心的一颗铆钉。在这个寂静的早晨,5:30交换人质的过程,远远不足已迎来天明,也许依然独自站在那里的Donovan也知道,黎明还远远没有到来。不过这时,影片响起的配乐是节凑感极强的军鼓,Donovan这一战,是胜利的,只不过,是黎明前,一次悄然的胜利。结果是鼓舞人心的,却还不到可以欢呼雀跃的时候。而影片真正煽情的片段,还在后面,在用“去伦敦野钓三文鱼”的旅行借口回到家后,而三个孩子全然不在意“钓鱼归来”的爸爸,都聚精会神的看电视,新闻正在播报今天早晨,关于美国人质被释放的消息。孩子们喊来母亲,当四个人最后听到新闻播报员最后讲出那句,整件事情是律师Donovan协助完成的时候,全家人都冻结了。而妻子满处寻不到Donovan,最后看到丈夫衣服也不换,横趴在床上,睡死过去的模样,真是哭笑不得。舒缓的钢琴和提琴伴奏传来,一小段萨克斯的旋律,伴着上午的阳光,从摆动的窗帘中,洒落在床上,这份和平与安详,把观众们感动的一塌糊涂。每个人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人物。而让小人物变成大人物的,只是坚守法律,尊重人权和生命的意识,就这么简单。当你有多大的心,你的行为就会有多重。整部电影固然是主旋律的,但它不令人厌烦,因为它立足小人物,讲述大事件。不刻意渲染历史,制造史诗,用沉重主题影响人心,而是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一个真正用身体力行去捍卫法律的权威,去化解国家的危机,拯救普通人生命的“StandingMan”。2015年10月28日多伦多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B站或Youtube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2个观看角度 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沙丘》严肃影评:剧情、人物关系和未来十年的沙丘宇宙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 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本文版权归作者小玄儿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星辰影视